如果換做以前,要是有人對我問起帝辛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回答他,帝辛是一個殘暴不堪的昏君,正是因為他的昏庸,商朝才會走向滅亡。
可是直到如今,在聽到燭龍剛才所列出的四項功績之後,我便再也無法說出帝辛是一個昏君的結論。
重視種植業,鼓勵參軍,給與奴隸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降低貴族參軍的損傷。
不問出身,選賢舉能,唯才是舉,開啟了平民登上廟堂的先河。
權利集中,不信鬼神之說,第一次提出政教分離的說法。
鞏固邊疆,開疆擴土,攻打東夷部落,為後世的朝代疆土奠定了最堅實的根基。
……
毫無疑問,只要有人能夠做到這四項功績中的任意一項,那麼此人便定然會名留青史,受後世之人的千載敬仰。
而若是帝辛真的做到了這四項功績,那麼即便他無法被稱為千古一帝,可是單單計算他所做出的貢獻,他也絕不會亞於後世任何一位君王。
可如果一切真的如燭龍所言,那麼帝辛又為何會在後世留下那般惡名?
似乎是察覺到我們對這一切並沒有完全相信,所以燭龍再度開口,用一種不容反駁的語氣對我們確認道。
“我剛才所言的四項功績並非虛言,帝辛繼位後勵精圖治,大刀闊斧的對商朝進行了改革,其實除了這四項之外,他其實還有著許多其他的功績,只不過比起這四項顯得可有可無,所以我並沒有仔細言明。”
既然燭龍已經再度開口確認,那眾人自然也沒有繼續懷疑的理由,儘管心中不明其中究竟,但是我們卻已經相信了燭龍剛才口中的結論。
那便是帝辛絕非後世所知道的那般昏君,而是一位絕不亞於神州任何帝王的英明之主。
可就在我們剛剛相信了這個結論時,燭龍便馬上話鋒一轉,口中所言讓我們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茫然。
“可這一切卻都只是發生在他繼位的前幾年中,在最初的英明神武之後,忽有一日,帝辛一改往日明主的模樣,他沉迷酒色,驕奢淫逸,再也不復昔日的英明,商朝也就此走上了最後的末路。”
聽到這裡,眾人面面相覷,一時不知說何是好。
若是放在以前,聽到這樣的結論我們絕不會有所疑問。
因為在我們長久以來的認知中,這般驕奢淫逸,沉迷酒色的模樣,才是帝辛應該有的模樣。
可是到了如今,在聽到燭龍先前所言之後,我們明顯對這樣的結論有些不解。
如果帝辛真的只是如平常帝王一般驕奢淫逸,殘暴不堪,那麼燭龍便完全沒有必要對我們提起他之前做出的功績。
而且,帝辛這古怪的舉動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從帝辛做出的功績之中,我們便不難看出,帝辛絕非我們認知中那般不堪,絕對稱得上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
想到這裡之後,最為重要的問題就出現了。
究竟是什麼事情,才能夠讓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在一夜之間變的沉迷酒色,驕奢淫逸,殘暴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