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察覺到心中忽然冒出來的念頭之後,我對於這個想法大為不解。
這祭壇上所供奉的寶劍到底是從何處而來?
為什麼在如此神聖的祭壇上,會供奉有一把用於殺人的兵器?
而我又為什麼會在看到這把劍後腦中出現如此詭異的直覺?
由於眾人都在忙著觀察這把忽然出現的寶劍,所以沒人注意到我神態中所發生的變化,我也不想眾人為我擔心,於是只好暫且將腦中的疑惑擱置一旁。
接著我同樣走到寶劍之前,與眾人一起認真檢視這把莫名其妙供奉在這裡的寶劍。
由於這把劍被斜插在祭壇中,出於安全起見我們並不能確定這把劍與此處的機關是否有所聯絡,所以大家也並沒有試圖將其拔出,只是圍著這把劍左三圈右三圈的打量,試圖對這把劍有所瞭解。
而我們在打量之後,對這把劍確實多了一絲瞭解。
這把劍似乎並不是為了殺戮而生。
武經中曾說,劍開雙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兇險異常,生而為殺。
劍的兩邊都開了刃,有著筆直的劍身和尖銳的劍尖,揮舞之時向正反兩邊施展都具有殺傷力,用劍尖可以輕易穿透甲衣,所以說這是非常危險的武器,是一種單純為了殺人而存在的兵器。
不過,雖然寶劍常規意義上乃是殺人所用,但是正所謂寶劍有雙鋒銅錢有兩面,在寶劍負責殺戮的同時它還有著另外的身份。
作為兵器來講劍的出現要早於刀,而且寶劍沒有刀的狠勁,符合傳統的中庸之道,歷史上很多文人雅士均愛配劍,在不知不覺中,配劍的含義就集中了裝飾作用與高雅的情懷寓意,所以又被人稱為百兵之君。
而我們眼前的這把劍,雖然看上去讓人心生寒意,但是我們卻並沒有感到上面有著血腥之氣,而是充斥著一種讓人不敢仰視的王道之氣。
由此看來,當初這把劍在它曾經的主人手上之時,也並不是與人廝殺所用,而是其主人身份的象徵。
這把劍的劍身被完全包裹在劍鞘之中,所以我們並不能看到任何劍身上的細節,只能看到露在我們眼前的劍首,劍首被刻成了一隻神鳥的形狀,看上去古樸而神秘,讓人能感受到其中傳來的滄桑之感。
不過雖然並未出鞘,但是我們在仔細打量之後還是有了另外的發現。
在劍柄的頂端位置,刻著一個小小的文字,而在劍鞘與劍柄相鄰的地方,同樣刻有兩個文字,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看出,這三個文字與匾額上的文字如出一轍,雖然內容不一,但是卻同樣是以秦篆所刻成。
而既然這文字是由秦篆所刻,出於我們對秦篆的不瞭解眾人只能將目光投向春亭,等待著他為我們開口解釋。
“劍首的鳥狀圖案是玄鳥。”
春亭這才走到寶劍之前,他在看清了這幾個字之後表情中滿是驚訝,接著深吸了一口氣,目光中滿是懷念的看著我們解釋起這幾個字到底是什麼。
“劍柄上的小字是穆,肅穆的穆,劍鞘頂部的兩個字,分別為鎮壓的鎮與秦朝的秦。”
聽到春亭的解釋我們這才恍然,怪不得如此神秘的寶劍上,其劍首居然被刻成了鳥狀圖案,原來這圖案是玄鳥。
玄鳥出自山海經,是華夏傳說中的神鳥,在傳說中秦人是以玄鳥為圖騰的部族後裔,既然此處是為了紀念祖龍所建,那這出現在寶劍上的玄鳥圖案似乎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那重點則應該是在這三個秦篆文字之上。
穆鎮秦?秦鎮穆?無錯
這三個字既然刻在了寶劍之上,莫非這是一個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