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白似乎並沒有注意到我們臉上不解的表情,而是自顧自的繼續說了下去。
雖然太宗皇帝壽元有限終究會龍馭歸天,但是袁天罡與李靖卻是得到關山傳承的修道之人,儘管不得長生之法,不過其壽元悠長並非常人可比。
所以在太宗皇帝死後,二者依然存在於世間,只不過出於身份方面的考慮,這二人在授意武則天建造了永珍神宮後便相繼選擇詐死,離開皇宮之中開始遊蕩於神州各地。
正因如此,所以除了極少部分知道真相的人以外並沒有任何人清楚,雖然這二者名義上已經死亡,但實際上卻依然在暗中守護著李唐江山。
而正是隨著這二人的詐死隱世,讓潛藏於暗中的弱水誤以為二人真的離開了李唐回到了關山之中,所以才展開了新一輪擾亂神州的陰謀。
雖然二人早已詐死,但是這場陰謀的轉折點卻並非發生在唐初,而是在許久之後。
那時坐在龍椅上的帝王早已不是太宗皇帝,也不是一代女皇武則天,而是高宗與武則天之孫,睿宗李旦第三子,也就是俗稱唐明皇的唐玄宗李隆基。
聽夜白說到這裡,我的腦中飛速閃過曾經在書上看到過的各種記載,一番思索後不由得出聲驚呼道。
“在唐玄宗時發生的足以稱得上擾亂天下的陰謀,莫非你說的是安史之亂?”
夜白聽到我的猜測後點了點頭,看來我的猜測是對的。
由於安史之亂在史書中多有記載,所以我對其並不陌生,那時唐朝時爭奪統治權的一場內戰,正是這場戰爭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是唐朝由盛而衰的重要轉折點。
因為發起反唐叛亂之人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這場戰爭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所以也稱天寶之亂。
華夏傳承千年,無論是王朝間的更替還是王朝內的爭鬥其實都不在少數,但是安史之亂卻是其中歷代史學家極為感興趣的一場戰爭。
因為以安史之亂為節點,唐朝前後所呈現出來的景象是截然不同的。
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前,初唐欣欣向榮,太宗一手締造了大唐盛世,舉世聞名。
而等到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唐朝卻一蹶不振,雖然國祚得以延續,但是卻再也沒有重現昔日的大唐盛世。
可以說安史之亂就像是一把尖刀一樣,將如日中天的盛唐攔腰斬斷,以致於很多人在提起唐朝之時,根本就不會提到安史之亂以後的唐朝。
看著我與弈和皺眉的樣子,夜白帶有考究意味的開口問道。
“在你們看來,安史之亂的起因是什麼?”
雖然知道我們的看法未必正確,但是既然夜白開口詢問,我也只好在整理了一下思緒之後,對他認真的回答起來。
史書中記載,在開元盛世後期,唐玄宗逐漸喪失了以前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在他改年號為天寶後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給宰相李林甫處理。
而李林甫雖然表面上對玄宗事事逢迎,私下裡卻利用自己的職權專橫獨斷,等到李林甫死後,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繼任宰相更是不堪,他排斥異己,貪汙受賄,比之李林甫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是在唐玄宗的縱情享樂與前後兩任宰相的胡作非為下,朝政日益敗壞,唐朝逐漸呈現衰敗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