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什麼六王和什麼六公又是什麼人?”
我都不用回頭,一聽這個傻傻的語氣,就知道是沈浪又開始了他的“求學”之路。
雖然有關於關山弱水這些不見於書中的秘聞,我是在遇見春亭之後才有所瞭解,不過拜家中藏書所賜,我從小就是在書山書海中長大,凌軒說的開國六王與開國六公,史書中均有記載,我自然不會沒有聽說。
見凌軒有考量我的意思,我坐在地上,對他們詳細的講述這六王與六公究竟是何人。
所謂前有六王,指的是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黔寧王沐英、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這六人善於治軍,都為明朝的建立費盡心血,戎馬一生。
而後有六公,則指為開國立下大功,建國後被朱元璋封為公爵的六名功臣。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
薛楠忽然開口,認真的問出她所不瞭解的地方。
“這其他人我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可這常茂又是誰?”
我起身望向入口處的石刻,打掃了一下身上的灰塵,看向薛楠帶著笑意的說道。
“你不知道常茂也情有可原,史書中對他的記載甚少,就連生於何年也並不詳細,但他父親卻是個了不得的人物。”
亓芷最受不了我們故意賣關子,小嘴嘟了起來,水靈靈的眸子直直的看著我,催促我繼續說下去。
“他父親又是何方高人,能被你如此誇讚之人可是不多。”
我和凌軒對視一笑,看著疑惑的薛楠和亓芷,同時脫口而出。
“天下奇男子!”
這六公中的鄭國公常茂,正是常遇春之子!
亓芷聽見我們的回答之後,眉宇之間不見舒展,反而更加疑惑。
“不對啊,這不合常理,如果是常遇春被如此稱呼,自然沒什麼問題,可我雖然不知道這個常茂有什麼本事,但是這中間好歹差著輩分,就連胡惟庸藍玉這些人,都沒被稱為開國六公爵,憑什麼常茂就有這樣的待遇?”
亓芷的疑惑並不是空穴來風,確實如她所說,常茂與其他的五位公爵,細算起來其實並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歷代君王無不深諳制衡之術,這樣封賞似乎與理不通。
除非朱元璋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而這件事情讓他必須封常茂為開國六公爵之一。
這一路以來實在太過燒腦,我揉了揉眼睛,讓自己清醒起來,再次看向城牆上的四句話,試圖從前三句中得到啟發。
第一句濠州城隍憐幼子,是牢記朱重八這個名字,朱元璋從一個沒有資格取名字的人,一步一步走向帝位,他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以及後人不能忘本。
第二句順帝攜子逃上都,同樣是一句提醒,是提醒後世登上皇位之人,萬不可登上皇位就放鬆警惕,要記住洪武元年元順帝的慘狀,讓後世帝王引以為戒。
前面兩句都是對後世帝王的提醒,與其說這裡留下的是機關,更不如說留下的是他對後世繼承者的殷切叮囑,既然這樣,這第三句想來也是如此。
“是兵權!”
凌軒忽然大喊一聲,語氣中滿是驚喜。
“朱元璋無論是追封常遇春為開平王,還是讓常茂繼承鄭國公,真正的含義是指兵權。”
他似乎已經確定自己的看法,剛一開口還有些猶豫,越說神色之間越見激動。
“無論是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的徐達,還是能帶十萬兵橫行天下的常遇春,哪怕李文忠都是古代十大勇將之一,開國六王共同的地方就是全部都手持兵權。”
“朱元璋留下這句話的真正意圖,指向的就是常遇春詐死隱世之後,所追封的開平王之位,包括常茂的公爵,並不是因為功勞,而是要湊數,湊齊這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