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我們的交戰過程中,宋軍已經發展壯大了,雖然在火器方面宋軍不如我們,但是宋軍已經可以用數量來彌補不足了,”梁王李德對二人說道:“而宋軍的人數是我們的幾倍,後勤補給線距離很近,後勤補給要比我們方便的多,要想在淮南徹底的殲滅宋軍恐怕會有很大的損失。”
齊王李克也說道:“別忘了宋軍還有一個江南水師,雖然上次被我們滅三分之一,但是依舊實力強悍,據一品堂的訊息稱如今宋軍正在江南大規模募兵,打造兵器、戰船、火器;這些都會被運送到前線,現在形勢已經想打嚴峻了。”
“兩位哥哥,兵力的問題你們不必擔心,臨來之前本王已經上報父皇了,父皇准許我們自主募兵,在汴梁城內,我們屯放了大量的糧草和兵器,父皇准許我們募兵至八十萬人。”
“包不包括李胡兒所部?”李德向李慶問道。
李慶說道:“父皇沒有明說,不過我想應該不包括;現如今前線有三十萬大軍,在加上這十萬大軍,也就是說我們還可以募兵四十萬;這四十萬兵力兩位哥哥可募兵二十萬擴充豫州和徐州兩大軍團,剩餘的二十萬大軍我打算補充到禁衛軍團和冀州軍團,是我們四大軍團都達到二十萬人的規模……”
李慶的這一分配得到了李德和李克的認可,將兵力擴充一倍對於他們二人來說已經相當可以了,畢竟李慶現在是中原巡閱使,李慶必須要保證自己對於李德和李克絕對的兵力優勢,當天晚上三人就派各自的心腹前往,中原各地募兵,原本退役的夏軍將士紛紛前來應邀入伍,這些可都是老兵,只需稍加訓練就能夠成為老兵。
不過這些並不是夏軍的極限,自從得到中原的廣大地區以後,大夏帝國人口劇增,夏軍同樣在中原完善了兵役制度,夏軍實行的是義務兵制度,而非募兵制度,所有的成年男子每年都要參加軍事訓練,因此夏軍的作戰素養很高,相對於募兵制宋軍而言,夏軍剛入伍的新兵可以立刻投入到作戰當中,而宋軍則需要最少半年的軍事訓練。
軍旅出身的夏皇李諒祚尤其注重夏軍的建設,整個大夏帝國絕大部分其實都是圍繞這軍隊建設為核心的,因此夏軍無論是從裝備還是伙食和待遇上都要比宋軍高出很多,軍隊成為很多百姓走上人生巔峰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路途,他甚至比科舉還要更受老百姓的愛戴,因此夏軍的募兵榜文一出,各地的年輕人都開始踴躍報名,希望能夠投身軍旅;不過夏軍作戰部隊的要求可是很高的,而且人數有限,只有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才能夠真正的到一線的作戰部隊當中去。
僅僅短短几日的時間,四十萬夏軍就招募完畢了,開始從各地匯聚讓後向前線進發,為了加快行軍的速度,各地的新募兵士都全都輕裝前進,別說兵器了,連盔甲都沒有發放,每人只是攜帶了時日的軍糧和兩雙鞋子,每到一地除了補充軍糧以外就是休息,因此夏軍的行軍速度出奇的快,僅僅用了十天的時間三十萬夏軍就在濠州城完成了集結。
與此同時燕王李慶和齊王李克率領著十萬大軍也已經渡過了淮河,梁王李德則回到了位於廬州境內的豫州軍團大營內,而豫州軍團的補充兵力,十萬大軍由於距離太遠此時還沒有抵達;對於對宋的攻擊計劃,早在三人分開之前,就已經制定看了絕密的行動。
豫州軍團中軍大營內;梁王李德召集了所有的將領,李德掃視了一眼眾將說道:“都說說吧!你們都有什麼打算啊?”
徐郃首先站起來說道:“王爺,宋軍在淮南地區有一百幾十萬大軍,單單在滁州地區都有百萬大軍,而我軍即使得到了擴軍補充也只有八十萬大軍,宋軍最少是我們的一倍以上,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兵……”
李德冷著臉看著徐郃說道:“這些就是你要說的?”
“不是。”徐郃連忙否認道:“末將的意思是,從正面突擊我軍必將損失重大,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從側面進攻,我朝與宋朝的邊界線有近萬里,除了一些特殊的地形外,能夠作為突破的地方不少,只要我們有一部攻入長江以南,那大宋的防線也就徹底的完了。”
李德笑了笑說道:“想法不錯;傳令大軍明日退出廬州,向舒州進攻。”
“遵命……”眾將立刻接下軍令道。
在說滁州前線,處於八十萬宋軍包圍之下的夏軍精銳,在燕殊的指揮下並沒有讓宋軍全部吃掉,不過也傷亡慘重,二十萬夏軍損失了十餘萬人,基本上已經被打殘了,當然你宋軍也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傷亡處於夏軍的兩倍以上,滁州之戰從第一天交戰開始歷時十二天,雙方從遠距離的火器戰,到面對面的肉搏戰,大的及其慘烈。
在滁州城以北三十里處的戰場上,土地已經被鮮血給徹底的染紅了,到處都是殘破的屍體,不過儘管如此夏軍依舊堅守在江北大營內,在燕王李德率領援軍渡過淮河抵達濠州以後,宋軍就撤回到了滁州城內轉為了防守。
夏軍江北大營北門外,燕殊跪在地上等待著燕王李慶率領大軍抵達,在見到李慶以後燕殊跪在地上說道:“末將燕殊拜見王爺。”
李慶看了一眼燕殊說道:“傳令罷黜燕殊一切官職,貶為普通士卒;另外仗則一百軍棍。”
旁邊的趙戈立刻勸說道:“王爺,這一百軍棍是不是太多了,末將懇請王爺看在燕大哥以往戰功的份上,別打這一百軍棍了。”
趙戈說完跪在了地上,李慶當場大怒道:“本王沒有處死他已經是格外開恩了,打他這一百軍棍都是輕的,因為他指揮失誤十幾萬兄弟死了,難道打幾棍子委屈他了,再勸著與燕殊同罪。”
燕殊拜謝道:“末將多謝王爺。”
李慶穿過大營直接來到了滁州城外,此時宋軍已經在滁州城內修建了完備的防禦工事,滁州的堅固程度比壽春城之高不低,現如今李慶對於滁州的防禦一無所知,宋軍在滁州城的周圍還修建了數座小城與滁州城形成了掎角之勢,可以互相馳援。
第二更奉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