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府,大宋皇宮崇政殿內。
种師道和張繆跪在地上,向宋帝趙煦說道:“陛下,罪臣喪城失地,致使我朝先失河北、再失河南,請陛下責罰。”
宋帝趙煦坐在龍椅上,絲毫沒有憤怒的說道:“二位愛卿平身吧!如今夏軍在淮河以北陳兵數十萬隨時都有渡河的可能,眾位愛卿有何建議。”
聽到趙煦這麼問,眾臣互相看了看都低下了頭,沒有一個人想要回答的這個問題;張繆卻突然站出來說道:“陛下,末將以為,應該先守後攻。”
“張將軍,還要進攻,難道你還嫌我大宋敗的不夠慘嗎?”一名大臣向張繆質問道。
“陛下,此戰大戰我大宋損失慘重、國庫空虛,我大宋已經元氣大傷無力再戰,微臣建議陛下與夏朝議和。”
“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臣也附議……”
整個大宋朝堂之上,除了种師道、張繆等人外,絕大部分的宋臣都向宋帝趙煦議和,這也正常自從夏宋開戰以來,大宋敗多勝少而且喪城失地,從一個雄霸中原的大國,如今變成了一個偏安江南的小朝廷,這仗要是再打下去恐怕連著江南之地也沒有了;而且剛剛主張議和的全都是江南官員,少有的主張繼續打的都是從北方來的官員。
看著下面爭論不休的朝臣,趙煦怒喝道:“不要吵了,退朝。”
在退朝以後,趙煦派人將張繆和种師道二人叫到了御花園,在二人到來以後,趙煦對二人說道:“二位愛卿啊!如今朝堂上的事情你們也看到了,這一路上你們也看到我大宋的情況了,不是朕不想打,而是如今我大宋沒有能力打了呀!光著百萬大軍的軍費朝廷現在都拿不出來。”
“陛下,剛才末將所說的先守後攻,並不是說現在就北伐;宋軍如今陳兵淮河沿岸,隨時都有南下的可能,對此我軍不能不防;微臣以為先應該加緊邊防、整備軍隊;可以讓北方撤回來的將士們稍作休整,以他們為核心組建北伐軍……”
“朕知道了,愛卿請回吧!”趙煦十分平淡的說道。
“末將告退……”
二人離開御花園,張繆邊走變向种師道問道:“種帥,你說陛下為何不肯接受我們的建議呢!這偏安江南實在是……”
“陛下不是不想北伐,但是這北伐需要多少錢糧你知道嗎?”种師道對張繆說道:“你看看現在的朝廷之上,絕大部分都是江南士族,他們不同意北伐,就是陛下同意也沒有用。”
“他們要是敢抗旨不遵,本將斬了他們……”張繆時期氣憤的說道。
“你就不能聽我把話說完。”种師道繼續說道:“陛下用他們也是破不得以,如今朝廷失去了北方,朝廷所需要的所有稅賦都要江南來供給,沒有他們你覺得朝廷能夠收上多少稅來,夏軍在江南打了一場,把他們的膽都給嚇破了,生怕夏軍會攻入江南,因此才會急著跟夏朝議和;你要想北伐,必須要有一支足夠的力量來保護江南,讓他們感覺到安全……”
“這他孃的也太費事了。”張繆說道。
“行了一步步來吧!現在我軍已經退到了光州,下一步就暫時駐紮在光州、壽州兩地,在這裡招兵買馬,至於糧餉只能找王愷瞭解決了。”种師道說道。
其實現如今整個大宋朝廷也很混亂,各地將領基本上都是擁兵自重,先說吳階、吳璘兩兄弟鎮守川蜀,吳階被任命為四川宣撫使,掌握整個川蜀的軍政大權;王愷自從退守襄陽以後,也被宋帝趙煦加封為了荊襄宣撫使,掌管整個荊湖北路的軍政大權,這兩人現在可是每人都擁兵數十萬,足矣割據稱雄了;在這大宋朝廷也不好過,江南士族霸佔著整個江南,宋帝趙煦還要依靠他們來收取賦稅。
宋帝趙煦雖然掌握這百萬禁軍,如今正佈置在淮南和江南兩地,但是這些禁軍除了部分精銳外,其餘的都是剛剛招募的新兵,為了解決江南士族的問題,在夏軍退去以後,趙煦就派人佔據了整個蘇湖,將所有的土地都圈佔了下來作為軍屯,當然這些士族不甘心失去土地,紛紛上書,最終軍屯的土地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趙煦的百萬禁軍,有一半其實都是屯田衛士。
种師道這麼跟張繆說,其實也是在給張繆一個暗示,那就是想要北伐就得自己想辦法,朝廷自然要遵從,但是恐怕以後想指望朝廷的兵器糧草恐怕是難了,這些都要他們自己來解決;果然過了沒有兩天宋帝趙煦就下了一道聖旨,由於國庫空虛,從北方撤退回來的种師道和張繆二人需要自行籌備糧草,要麼就解散軍隊。
陳州夏軍大營,在李諒祚率領大軍南下以後,李諒祚就將自己的龍帳安札在了陳州作為南下的大本營,當然這個地方也只是臨時的,如今夏軍數十萬大軍佈置在前線,從最西面的漢中說起,先是李鉞的益州軍團、往東就是李武的雍州軍團、再往東就是位於蔡州和潁州兩地的北方軍團,最東面是李德的益州軍團。
中軍大帳內,李諒祚看著地圖對李孝仁說道:“皇兄啊!此次中原大戰以後,我看我們的軍制又要改一改了。”
“陛下的意思是?”
“我軍已成強弩之末,再往南河道縱橫不利於騎兵的發揮,這仗恐怕暫時是沒法打了,朕的意思是,這麼大軍也不能老是這麼駐紮在前線,每日消耗巨大,朕打算在與大宋議和以後,將大軍撤回,只需在邊境留守少量精銳,這數十萬大軍都在河北、河南等地屯田;這一路上皇兄也看到了,這才短短几年啊!整個中原就變了成滿地荒野的……”
“陛下英明,理當如此。”李孝仁對李諒祚說道:“還有一事微臣也希望陛下考慮一下。”
“有何事?皇兄儘管說便是。”
“陛下,該立太子了。”李孝仁對李諒祚說道:“這東宮之位遲遲未定,鬧到眾皇子人心惶惶,朝中大臣早就議論紛紛了,只有立了儲君才能重新安定民心啊!”
李諒祚將手中的指揮棒放下以後,揹著手來回的在大帳內轉悠,然後對李孝仁說道:“皇兄,這事你容朕想想,讓朕好好想想。”
“那微臣就先行告退了……”
感謝書友bobye的十二張推薦,書友6054的四張推薦,天宇感激不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