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整個天下的局勢也發生著轉變,剛回到巴蜀之地沒有多久的吳階準備主動向夏軍發動進攻了,吳家是蜀中大族在加上蜀中道路崎嶇難行,因此巴蜀雖然在大宋的統治之下,但是和其他的地方有些不同,巴蜀的官員一般都是有當地的大族擔任,中央朝廷對於巴蜀的統治相對要弱一些。
吳階在回到大宋以後,吳階的功績自然傳到了位於江州府的大宋朝廷,對於這樣一位智將趙煦曾經聽先帝趙頊說過,因此趙煦一得到吳階回來的訊息立刻就對其委以重任,加封吳階為西軍副帥、劍南節度使主管巴蜀軍務,不就有改封吳階為西軍左路副帥,王愷為西軍右路副帥,張繆為北軍左路副帥……
吳階在回到巴蜀以後積極組織兵力,儲備糧草兵器準備出師北伐夏軍,吳階在吳璘的配合下率領十萬宋軍出劍閣道進攻漢中,守衛漢中的夏將昔裡仟部由於兵力不足,只能步步後撤並向李諒祚求援,如今從整體的夏宋戰局上看,兩軍已經進入到對峙階段,而且宋軍還在區域性地區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攻。
大夏帝都紫微宮內。
紫微宮議政殿內,李諒祚黑著臉坐在龍椅之上,對於前線的戰事李諒祚十分的不滿,尤其是得到了宋軍反攻漢中的訊息,李諒祚更是勃然大怒,可是面對著宋軍的反攻李諒祚竟然排不出兵力前去救援,現在李諒祚手中位於的兵力就是由李胡兒統帥的駐守在藍田大營的十萬大軍。
看著耷拉著腦袋的群臣,李諒祚沒有多說廢話,只是說道:“傳朕旨意,即日起我大夏帝國宣佈正式遷都帝都。”
“臣等謹遵陛下聖瑜……”
其實大夏帝國的遷都工作早就完成了,只是差一道李諒祚的詔書而已,帝都早就承擔起來了大夏帝國都城的工作,但是李諒祚在這個時候宣佈要遷都是有著極其重大的政治意義,李諒祚宣佈遷都帝都是在告訴天下所有人,大夏帝國要堅守關中的決心,即便是漢中丟了,宋軍的兵峰可以威脅到大夏帝國的都城了,李諒祚依舊會堅守。
整個朝會李諒祚就宣佈這一件事就離開了議政殿,在返回到御書之後,楚王李孝仁、行政副使周文泰、軍務使李延宗、軍務副使高維等人都到了,李諒祚向眾臣問道:“都說說吧!現在局勢應該如何應對?”
“陛下,漢中局勢危急,吳階率領十萬宋軍大舉進攻,益州軍團兵力不足,微臣建議立刻從關中向漢中增兵。”軍務使李延宗向李諒祚建議道。
“微臣以為也應該立刻增兵,而且還要派遣以為德高望重之人前往漢中鎮守,以此來現實我大夏帝國堅守漢中的決心。”楚王李孝仁說道。
“陛下,派往漢中的必須是精銳部隊,否則恐怕無法抵擋宋軍的攻勢;畢竟我軍在兵力上並不佔據優勢。”行政副使周文泰也說道。
“皇兄,現在還可以從什麼地方抽調兵力?”李諒祚向李孝仁問道。
“稟陛下,就目前的局勢而言,要抽調精銳部隊的話,只能從潼關抽調了。”李孝仁說道;“至於援軍統帥,還需要陛下任命。”
“潼關現在有多少兵力?”李諒祚繼續問道。
“稟陛下,前一段時間秦王殿下從潼關向武關抽調了五萬大軍,以補充商南之戰的損失,如今潼關守軍只有五萬大軍,由安國侯李鉞統帥。”軍務副使高維向李諒祚稟報道。
李德思慮了一會兒下旨道:“傳朕旨意任命李鉞為益州總管,高維為軍師(行軍司馬)從潼關抽調三萬精銳前往漢中迎戰吳階。”
高維聽到李諒祚的任命立刻跪下接聖旨道:“微臣領命,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吳階朕知道,此人領兵打仗很有一套,而且極其老辣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帥才,與此人對陣要無比小心。”李諒祚走到高維的身邊說道;“你這個軍師的擔子可是重的很啊!”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不辜負陛下所望。”高維再次躬身行禮道。
就在李諒祚剛剛安排完漢中戰事沒有多久,小卓子慌慌張張的跑進來對李諒祚說道:“稟陛下,大事不好了梁王殿下被圍汴梁。”
李諒祚聽到這個訊息身體一震,但是很快就恢復了平靜,然後向小卓子問道:“到底怎麼回事?”
小卓子向所有的前因後果給李諒祚將了一遍,李諒祚只是點了點頭事宜自己知道了,過了很久以後李諒祚突然下旨道:“傳旨加封梁王李德為豫州總管,主管中原軍政要事,有便宜行事之權,準梁王自行招募兵馬。”
李諒祚這道聖旨可以說徹底的將李德留在了大宋的腹地,同時在外人看來這也是李諒祚給李德的一些安慰,也意味著李諒祚已經打算放棄李德了,當然這是外人的看法;在李諒祚下達這道聖旨以後群臣都散了了,只有楚王李孝仁被留了下來。
御書房內只剩下李諒祚和李孝仁兩個人了,李諒祚對李孝仁說道:“朕要秘密離開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朝廷中的事情交給皇兄了。”
“陛下,難道您……”
“皇兄放心,朕不會秘密前往中原的。”李諒祚笑道;“朕知道自己的責任。”
“那就好,既然如此微臣也就不阻攔了。”李孝仁說道,李孝仁知道李諒祚這個人特別軸,一旦決定的事情任何人勸都沒有用,八匹馬都拉不回來。
當天深夜李諒祚帶著小卓子秘密紫微宮離開了帝都一路向東而去,很快李諒祚就來到了藍田大營,由於事先打過招呼李諒祚很順利的就進入到了大營當中,在藍田大營的中軍大帳內,李胡兒向李諒祚跪拜行禮道:“微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胡兒快起來。”李諒祚將李胡兒扶起來說道;“朕今日來只為了一件事情,你三哥李德被圍在汴梁了,現在情況不是很好,現如今本王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從外圍給他一些策應,朕決定帶著這十萬大軍進攻函谷關,朕已經調了一萬禁衛軍,加上潼關的兩萬守軍,共計十三萬大軍,整個行動表面上由你指揮,朕會隨同前往。”
“末將明白了……”
“同時朕已經密令,李武、李秉常、李慶等人同時向宋軍防線發動猛攻配合……”
“陛下,函谷關建在及其險要的位置易守難攻,恐怕在短時間不容易攻下。”
“放心這個朕早有打算……”
第三更奉上,求推薦,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