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慶大婚的這幾日,大宋王朝王朝的遷都工作正式開始了,遷都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代都是一件大事,大宋遷都江寧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啊!這意味著大宋從此以後政治中心將要南移,中國南方的地位將更加的突出,同時這也標誌著大宋已經做好了放棄中原的準備了。
從大宋現在的都城汴梁到新都江寧府有一千餘里,對於從來沒有出過皇城的年輕皇帝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遷都,同時也是一次遊玩,沿途的風景同樣也是美不勝收;此時在北方一直騎兵正在快速的南下,直奔汴梁而來。
“稟陛下,趙王殿下求見。”一個小太監來到趙煦的身邊說道。
“皇叔?”趙煦有些疑問的說道;“這個時候他怎麼來了?快宣他進來。”
“陛下有旨,宣趙王覲見……”
“微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叔平身。”趙煦親自將趙覠扶起來說道;“皇叔來的正好,與朕一同前往江南。”
“陛下,微臣此次前來是勸說陛下暫緩遷都江寧。”
“這是為何?”趙煦皺了皺眉頭說道:“遷都可是父皇遺詔,難道皇叔也向違背不成。”
“先皇遺詔,微臣當然不敢違背,微臣只是懇請陛下暫緩兩三天。”趙覠對趙煦說道;“陛下如今北方的黃河河道、堤壩已經修築完畢;為了陛下的安全著想,還是等黃河改道以後再行遷都。”
“那好吧!”趙煦思慮一番以後說道。
雖然黃河沿岸的堤壩已經修築好了,可是誰又能保證不被這黃河水沖垮,萬一沖垮了那可就玩大了,所以趙煦感覺現在還是呆在汴梁比較安全,真要是半路上被黃河水給攆上那可就悲催了,不過這黃河改道之事,趙覠已經做好了妥善的安排,決口的現象趙覠也已經想到了,並且做出了應對的措施。
在面見趙煦說明情況以後,趙覠就離開了汴梁前往距離汴梁不遠處的黃河改道口,在這裡已經有萬餘將士在等待著了,為了快速的掘開堤壩,趙軍在這一次使用了火藥,為了防止缺口約衝越大,這一段黃河的堤壩都是經過特殊加固的,在黃河改道北上以後,南下的這條河道也不會被徹底的堵死。
“所有的都準備好了嗎?”
“稟王爺,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張繆上前說道。
“開始吧!”
“王爺有令,點火……”
“呲、呲、呲、呲……轟……”
在一陣藥捻聲和爆炸聲以後,黃河的堤壩被炸開了一個不是很大的缺口,失去束縛的黃河水順著缺口流入道黃河故道,缺口慢慢的在擴大,當擴大到特別加固的位置後,堤壩的擴大之勢終於停止了,現在黃河改道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奔騰的河水順著河道北上,沿途早就準備好的騎兵一直監視著黃河的動向,一旦那個地方出現問題就會立刻預警。
為了讓黃河成為真正的天塹,這一次趙覠將黃河故道進行了加寬,最窄的地方到達了兩裡寬,最寬的地方達到了三里以上,這一次大宋迫使黃河改道,是中原控制黃河的開始,作為含沙量很高的地上河,黃河在歷史的長河當中決口無數,這一次趙覠之所以能夠成功,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黃河這一次是分為了南北兩個入海口,所以河水的能量被大大降低了;第二就是這一次大宋除了加固堤壩以外,還深挖河溝,最起碼在這幾年黃河不再是地上河。
黃河改道成功對於大宋來說有著重要的軍事意義,這標誌著大宋的第二道戰略防線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而且黃河再次北上還可以極大緩解每年北方乾旱的問題,自從黃河改道以後,大宋的北方就常年出現旱災,這一次有了黃河之水北方的旱情將大大緩解,沒有了乾旱就可以多產糧食,有了足夠的糧食就可以養活更多的軍隊,大宋的北方防線也將更加的穩固。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宋的北方防線已經基本形成了,但是這依舊無法改變大宋遷都的國策,在黃河迴歸故道的第三天,趙煦在汴梁的碼頭登上了龍舟,帶領著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及其家眷開始了南遷之旅,跟隨皇帝一同南遷的不光是官員和世家大族,還有很多平民百姓也跟著向南方遷移。
這些百姓基本上都是盲目的,在他們看來皇帝都離開中原前往江南了,那就說明江南比中原要安全的多,這次南遷是歷史上第一次中原百姓主動向南方遷移,其規模之大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而且還是非官方組織的,這次南遷一直持續了五六年,一直到夏軍佔據中原以後才開始,此次南遷對於北方中原地區來說損失慘重,大量的社會精英分子都走了,中原的人口數量銳減。
在得知大宋裹挾著大量的百姓南遷以後,李諒祚怒不可言,雖然還沒有佔據中原,但是李諒祚已經將整個中原看做是自己的,這些南遷的百姓以後都會成為大夏帝國的子民,有了這些百姓就等於有了糧食和兵員,現在人家都走了,就算是佔有最肥沃的土地又有何用。
興慶府、夏宮御書房內。
李諒祚向李孝仁說道:“皇兄,宋帝趙煦朕的遷都江寧了。”
“稟陛下,三日前趙煦已經乘船南下了,大宋的各級衙門也都一同南下了。”李孝仁對李諒祚說道;“而且在趙煦南下以前,黃河已經迴歸故道,整個黃河在中原分為兩股洪流,分別有南北兩個入海口,黃河改道也就意味著大宋的北方防線已經基本形成了;而且現在的河北兩路河道縱橫,人工沼澤遍地,很不利於我們騎兵作戰……”
李諒祚從龍椅上起來走到地圖前說道:“如今大宋的主要兵力都匯聚在北方,整個中原和河北地區都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兵營,現在我們和大宋還沒有翻臉,可以一旦徹底翻臉了,這些地方可就真的變成銅牆鐵壁了。”
“陛下,根據我們的情報,如今大宋整個北方大軍已經徹底的編練完畢,分為東西兩路大軍,分別有趙覠和种師道指揮,前不久趙煦還被任命為這兩路大軍的最高統帥;東路軍負責從黃河到大海的北方防線,其中包括河東地區,正規軍兵力達到了一百萬,至於民兵有多少就不好統計了,到時候整個北方的壯丁都會成為民兵;西路軍負責黃河以南的京西路和利州路,主要防備的是函谷關和武關,其兵力到達了八十萬……”
推薦,月票大家來一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