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的三萬大軍在抵達析支之地以後就再也沒有動靜了,三萬大軍就一直停留在這裡,於此同時拉旺毛贊派出了自己的親信返回吐蕃,聯絡自己一系的人,其實對於吐蕃大夏帝國根本就不瞭解,包括李諒祚在內,基本上是對吐蕃一無所知。
自吐蕃王朝土崩瓦解以後,吐蕃的佛教再次復興,在這三百多年的時間裡,吐蕃的貴族政治集團和宗教勢力向結合,形成了吐蕃的五個派別分別為:噶丹派、噶舉派、薩斯加派、伯木古魯派、搽八里派等,他們割據一方、互相攻伐,使得當地的百姓苦不堪言,大多數的百姓已經淪為了寺院和貴族的奴隸。
拉旺毛贊是吐蕃伯木古魯派的一個分支,其親信到達吐蕃以後面見了伯木古魯派的大首領薩班,得到這個訊息的薩班大驚,如果夏軍真的入吐蕃的話,即便是吐蕃的五大派系聯合起來也不會使夏軍的對手,雖然吐蕃的訊息相對閉塞,但是對於夏軍的戰績和李諒祚的兇狠還是有所耳聞的。
一個年輕人急匆匆的向薩班的住處走去,這個年輕人就是薩班的侄子八思巴,此人從小聰慧異常在吐蕃極負盛名,八思巴走到薩班的面前說道:“叔父,事情我已經聽說了。”
“那你對此事如何看待?”薩班向八思巴問道。
“夏軍入吐蕃已經不可避免,而且根據拉旺毛贊送回來的訊息,夏軍給出的條件十分的優厚,除了名義上歸順大夏帝國外,其餘的還基本上跟以前一樣,最多也不過就是繳納部分稅賦而已。”
“你的意思是同意夏軍入吐蕃?”
“不但同意,而且還要協助夏軍入吐蕃。”
薩班皺了皺眉頭說道:“這是何話?說的清楚一些。”
“夏軍入吐蕃既然已經無法避免,那索性我們就幫助他們進來,而且藉助夏軍的李諒祚剷除其他的派系,有了大夏帝國的支援叔父想要一統吐蕃不是很容易嗎?”八思巴對薩班說道。
“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本贊普就派人迎接夏軍入吐蕃。”
“不,叔父為了表現我們的誠意,侄兒以為應該你我叔侄二人親自前往迎接,並與夏軍商議入吐蕃之事……”
薩班想了想說道:“那好吧!你我即日啟程爭取早日落成此事。”
次日薩班和八思巴便啟程前往析支之地,之所以這麼急著動身無非是怕被其他的派系搶了先,於此同時薩斯加派和搽八里派也都派出了使臣,就連日後李諒祚和李慶都沒有想到,此次入吐蕃之事竟然會如此的順利,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夏軍在析支之地停留了已經大半個月了,在這一日李慶終於等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薩班和八思巴到達的時候李慶並沒有親自前去迎接,只是派老將花麻及木徵前去迎接,畢竟現在是夏軍佔據上風,沒必要死乞白賴的去求他們。
次日,李慶在析支城的將軍府接見了薩班和八思巴,二人進來後向李慶行禮道:“參見大帥。”
“二位遠道而來辛苦了,請入座吧!”李慶十分客氣的說道。
“多謝大帥。”
“本帥這個人不喜歡磨嘰,有什麼話我們直奔主題,除了你們以外,本帥已經接到了其他吐蕃派系願意合作的意向,本帥的條件相比你們應該也已經知道了,不知道你們有何看法?”李慶向二人問道。
“我等願意協助大帥進入吐蕃。”薩班對李慶說道;“我部願意歸順大夏帝國。”
事情進行的很順利,但是李慶卻不是很放心,因為這件事進行的實在是太順利了,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話雖然沒錯,但是真能能夠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又有多少人呢!但是這樣的事情偏偏就在此時發生了,在加上李慶這個特殊的情況,因此不得不慎重。
在薩班和八思巴離開以後,李慶獨自一人在思考一個完全的方案,既然機會已經來了李慶當然不願意放棄,在經過深思熟慮以後,李慶拿起筆給李諒祚寫了一封奏摺道:“兒臣李慶百拜父皇,今吐蕃使臣已經到達析支城,吐蕃伯木古魯派首領薩班願意率部歸降,兒臣以為此乃千載難逢之戰機,然則心中尚存疑慮恐是吐蕃軍誘敵之策,因此兒臣特請父皇派兵進駐析支城為兒臣後援……”
“六哥,我真服了你了,你是怎麼辦到的,這吐蕃人竟然自己主動來投降了。”李興興奮的跑到李慶的身邊說道。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當然是好事了,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夠進入吐蕃,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啊!”
“事情恐怕沒有你想想的那麼簡單。”李慶意味深長的說道;“我軍只有三萬,一旦進入吐蕃就等於是孤軍深入,萬一遭到敵軍的圍攻那可是內無糧草外無救兵,你想過萬一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嗎?”
“這……六哥既然他們已經選擇投降了,應該不會這麼做了吧!”李興說道。
“兵不厭詐,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應對?作為一個統帥,要想到所有一切的可能……”
“臣弟受教了。”
“傳令大軍明日開拔,讓拉旺毛讚的軍隊作為先鋒,你與花麻及木徵將軍率領兩萬大軍殿後,為兄率軍一萬為前鋒。”
“大哥,你是大軍主帥,怎可領兵在前,這不符合規矩;我才是前鋒大將,應該我去。”
“你小子懂個屁啊!”李慶怒道;“還知道本帥是一軍統帥,記住身為軍人要以服從為本分,你現在不是我弟弟,而是我的部下。”
面對著李慶的怒火,李興無言以對,只能憤恨而去;李慶之所以要自己領兵在前,讓李興在後,其實是為了愛護李興,畢竟前方風險難測,李慶不想讓自己的弟弟去冒險,但是很顯然李慶的一番好意,卻讓李興誤會了,在李興看來這是自己的哥哥在和自己搶功。
數日後李諒祚接到了李慶的求援奏摺,對於李慶冷靜的分析李諒祚十分的贊同,李諒祚發現自己的這個兒子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奇才,李諒祚當即滿足了李慶的請求,再次發兵三萬進駐析支城,準備隨時進入吐蕃支援作戰。
第二更奉上,繼續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