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興慶府已經戒嚴了。
整個大夏帝國都已經進入了夢鄉,但是在興慶府的街道上一支皇家衛兵,正在向天牢而去,為首的就是李諒祚的近侍小卓子,來到天牢門前以後,小卓子掏出令牌讓守衛看了看什麼也沒有說,就直接進去了。
一刻鐘以後,小卓子出來了,從表面上看隊伍的人數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實際上人已經變了,其中走在最前面的一名衛士換成了李慶,這是一次秘密押送,命令的來源於李諒祚,而李慶被押往的目的地就是大夏帝國的皇宮。
御書房內,李諒祚揹著手看著外面的天空,作為大夏帝國的掌權者,其實李諒祚是孤獨的,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就算是李諒祚要做,也要是需要瞞著天下人的;就像這次李慶的事情,李諒祚在其中即使一個君王,同時也是一個父親,李慶雖然犯了死罪,但是李諒祚並不想處死李慶,但是這一切必須要有一個準則。
“兒臣拜見父皇。”李慶走進御書房後向李諒祚跪拜道。
此時整個御書房內只有李諒祚和李慶父子二人,整個御書房十丈以內沒有任何人,李諒祚沒有說話,李慶就一直在哪裡跪著,大約半個時辰以後李諒祚才說道:“起來吧!”
李慶的腿已經麻了,艱難的站起身來,李諒祚走到李慶的身邊問道:“知道自己犯的什麼錯嗎?”
“兒臣知罪,請父皇責罰。”李慶低著頭說道。
“啪!”李諒祚一巴掌乎到李慶的臉上,讓李慶沒有絲毫的準備,李慶整個人被直接扇倒在了地上,嘴角上還有血跡;李諒祚怒火沖天的吼道:“知道自己犯的什麼罪,那你還犯,你眼裡還有沒有朕這個父皇,這大夏帝國是你說了算,還是朕說了算……”
李諒祚一邊怒罵一邊對李慶拳打腳踢,在發洩完自己大部分的怒火以後,李諒祚將李慶提溜起來走到龍案前說道:“你看看你自己做的這些爛事,你以為朕一點也不知道嗎?”
在李諒祚的龍案上放著一摞賬本,這些賬本上所記錄的就是李慶的所有事情,甚至連每天每頓吃的什麼飯,有那個廚師長得勺上邊都記錄的清清楚楚,李慶看到這一切心中除了震驚就是害怕,李諒祚能夠得到這些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自己的身邊有甚至不止一個密探,李慶從始至終都沒有逃過自己老爹的監視和掌控。
“你難道沒有察覺你所做的事情為什麼都如此的順利,要沒有朕在後面給您查缺補漏,你先早早就身首異處了,你知道嗎……”李諒祚繼續訓斥道。
李慶不說話了,李諒祚繼續向李慶問道:“朕問你,你有野心嗎?”
“兒臣沒有野心。”
“沒有野心,那你私自募兵是為了什麼?難道你就不想有一天能夠做的朕的這把龍椅上嗎?”
“父皇,兒臣從來沒有這樣的非分之想,請父皇明察……”
“這裡就我們父子二人,你為何就不願意跟朕說一句實話呢?”
“兒臣所言句句屬實。”
“好,朕相信你說的是實話。”李諒祚繼續說道;“那你告訴朕,你私自募兵、攻打遼國是為了什麼?”
“兒臣想讓父皇知道,兒臣不比自己哥哥們差,他們能夠領兵征戰兒臣也可以,兒臣所缺少的只是大兵團作戰的機會而已;兒臣從來沒有想過要跟大哥和二哥爭奪太子之位,兒臣只想為大夏帝國鎮守一方。”李慶慷慨激昂的說道。
“慶兒,如果有一天朕死了,而你手握重兵,太子即位想要削弱藩王的實力你會怎麼做?是擁兵自重,還是舉兵造反,亦或是交出兵權做個逍遙王爺。”
“兒臣會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如果有可能兒臣甚至想帶著自己的軍隊遠走他鄉。”
“告訴朕,為什麼?”
“兒臣有自知之明,讓兒臣領兵打仗鎮守一方可以,但是如果讓兒臣登基為帝,兒臣沒有這個本事,那個位置不應該是屬於兒臣的,至於遠走他鄉,兒臣相信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可以打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天下,這樣兒臣也不用和哥哥們發生衝突。”
對於李慶的解釋李諒祚還算是滿意,但是李諒祚也清楚,李慶並沒有給自己完全說實話,李諒祚不相信李慶不想登基為帝,但是李慶還是比較清醒和明智的,他知道自己距離那把龍椅太遠了,與其勾心鬥角坐上老子留下的天下,還不如自己去打下一片真正屬於自己的天下,李慶想從根本上脫離李諒祚的掌控,他不喜歡被人束縛的感覺。
“你也長大了翅膀硬了,也應該學會自己走路了,回去吧!”李諒祚拍了拍李慶的肩膀說道;“來人,將李慶送回大牢。”
次日清晨早朝。
李諒祚坐在龍椅上下旨道:“來人,將李慶押進來。”
李慶被押送進來以後向李諒祚跪拜含糊不清的說道:“兒臣李慶拜見父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臣看著李慶的樣子都覺得好笑的不得了,此時李慶活脫脫額就是一個豬頭;李諒祚對眾臣說道:“諸位愛卿,廣陽王所犯之事,朕不說眾卿也都知道,朕本想將其處於極刑;但是眾卿卻說應該先進行審訊,既然如此那就等廣陽王將所有的事情招了以後按律法辦;楚王李孝仁、行政院副使周文泰、司法院使高懷正、軍務副使高維,朕授權你們四人分別代表內務府、行政院、司法院和軍務院進行四堂會審。”
“臣等遵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退朝……”
在退朝以後,李慶被押送到內閣大堂,由四位主審官進行審訊,李慶畢竟現在還是郡王爵位,因此李慶被審訊時是坐著的,這是一場即難審訊的案子,四人對於李慶只能說是詢問,不能嚴刑逼供,畢竟李慶的身份在哪裡擺著呢!
“李慶,本王問你,你是否承認自己私自募兵的事實?”李孝仁向李慶問道。
李慶當即反對道:“本王不承認,本王沒有私自募兵。”
“大膽李慶,都到了這個時候,你還敢狡辯,本王問你,如果你沒有私自募兵那五萬兵丁是怎麼來的?”李孝仁大怒道。
“那是本王的府兵親衛。”李慶說道。
“府兵親衛怎麼可能有如此之多?”
“《天盛律令》和《宗室法》以及父皇分封本王的詔書上並沒有明確規定藩王府兵親衛數量,只是說一切花費全部由藩王自己承擔,只要本王能夠承擔的起,本王就是練出百萬大軍那也是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