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城下,遼軍已經擺好了進攻的架勢,為了進攻大名府遼軍共集結了十萬大軍,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各自率領五萬兵馬將大名府給半包圍了,只留南門給宋軍,圍三缺一這是攻城戰的基本打法。
遼軍第一天並沒有發動進攻,而是選擇了休息,畢竟長途行軍遼軍需要進行短暫的休整,遼軍的作戰方案已經擬定完畢了,遼軍將從大定府的東西兩面進行進攻,而將東面作為主要的進攻方向,這與大定府的地利有很多的關係,大名府雖然坐落在平原上,但是在大定府的西面是運河,進攻縱深狹窄,而北門城牆最高最為堅固,不適合進攻;在南面進攻很容易受到宋軍後方軍隊的夾擊不利於撤退。
與其他三面相比,東面是最好的選擇,首先東面的城牆不是很高,而且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有足夠的空間供遼軍擺兵佈陣,雖然東面也容易遭到宋軍後方部隊的偷襲,但是同樣也利於遼軍向冠城方向撤退。
“嗚、嗚、嗚、嗚……”
遼軍的號角聲在大名府外響起,這是遼軍集結進攻的聲音,在大名府東面遼軍集結了七萬大軍,有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共同率領,為了爭奪誰先攻入大名府的這份功勞,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將整個大名府的東面城牆一分為二,耶律仁先攻東城牆的北面,耶律乙辛攻東城牆的南面,因此整個遼軍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攻擊面。
優先攻入大名府可不僅僅是一份功勞這麼簡單,誰先攻入大名府誰就有對大名府的分配權,可以想象一下,大名府作為大宋的北方的陪都,又坐落於運河岸邊,是大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至於城內有多少財富那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當然遼軍要想得到這些必須要先拿下大名府。
“王爺,這城牆上大危險了,您還是下去吧!”种師道向趙覠勸說道。
趙覠反對道:“不,本王絕不下去,告訴兄弟們本王就在這城門樓上坐著,與你們同生共死。”
“王爺……”种師道還想說什麼。
但是卻被趙覠打斷道:“安心指揮禦敵,不必擔心本王,本王不會干涉你的指揮。”
“是,末將這就去,王爺您自己小心。”种師道向趙覠行禮說道。
种師道來到城牆上說道:“所有人聽命,沒有本將的軍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攻擊。”
在看著遼軍一步步向自己逼近後,种師道下達軍令道:“投石器,床弩八百步準備。”
八百步是宋軍大型器械最遠的有效射程,“一千兩百步、一千步、九百五十步、九百步、八百五十步、八百二十步……投石器、床弩放……”
在種師道一聲令下以後,數十塊石塊和上百支小臂粗的弩箭向遼軍而去,石塊一砸砸一片,弩箭一穿一串,遼軍的先鋒進攻部隊很快就出現了一道道的裂痕,就如同被老虎的爪子給撓了一樣。
在八百步到六百步的這段距離,遼軍基本上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但是過了這段距離以後,遼軍的反擊開始了,遼軍的遠端攻擊武器停留在六百步的位置上開始向宋軍反擊,遼軍的主要遠端武器是投石器;有了投石器的掩護後,遼軍的攻城部隊開始進攻,他們抬著簡易的雲梯向大名府衝去,衝車和樓車緊隨其後宋軍的大型床弩轉而瞄準了這些重型攻城器械。
“弓弩手準備,放箭……”
“雷石滾木、金汁給我往下倒……”
种師道一道道的命令下達,儘管遼軍受挫、損失不小,但是遼軍依舊繼續進攻,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場上的形勢正在發生著改變,遼軍單兵戰鬥力強的優勢開始展現出來,有一部分遼軍開始透過雲梯攀登到城牆上,而此時城牆下擠滿了要透過雲梯攀登上城牆的遼軍將士。
李憲一路小跑的來到种師道的面前說道:“種將軍,讓他們上吧!弟兄們已經快要撐不住了。”
“不行這才開戰第一天,讓在城下準備的預備隊增援。”种師道說道。
李憲朝著种師道吼道:“現在不是根遼軍拼消耗的時候,能少死一個是一個,這時候正合適。”
种師道看著城下烏泱泱的遼軍最終決定道:“好吧!讓他們上,不過所有的東西必須要翻倍,必須一次將遼軍打疼。”
“好,我這就安排。”
李憲和种師道口中的他們,其實就是宋軍的火器部隊,而守城用的這支火器部隊還是得到了加強的,他們每個人的武器就是震天雷和炸藥包;由於鐵皮短缺,宋軍將每十斤火藥包成一個大包做成了炸藥包,雖然是黑火藥,但是十斤黑火藥的威力也不容小覷;除了這些宋軍還研發了一種簡易的投擲武器,就是彈弓的放大版,為了固定彈道還增加了一個木板,這樣的大彈弓可以將炸藥包和震天雷輕鬆的丟擲兩三百步以外。
在李憲的帶領下五百餘宋軍火器部隊登上了城牆,他們每人抱著一個炸藥包和震天雷,每個五十步還有一個大彈弓發射器,在旁邊還放著一些炸藥包,而在登城梯上還有一隊人正在不停的向城牆上運震天雷和炸藥包。
“聽命,準備、點火……”李憲下達軍令道。
在李憲下令後,宋軍的這些抱著炸藥包和震天雷的火器兵,紛紛點燃導火索,然後跑到城垛口將炸藥包和震天雷扔下去,彈弓發射器開始將一個個炸藥包拋向遼軍的後方;在第一輪扔完之後他們回來後又扔第二輪、第三輪,與此同時宋軍的弓弩手也開始不停的放箭。
“轟、轟、轟、轟……”
爆炸聲開始在城下響起,由於遼軍根本沒有見過火器,所以也不知道該如何躲避,儘管這中間有不少瞎號(沒炸響),但是依舊給遼軍極大的殺傷力,在即短的時間內遼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由於人太過於密集很多遼軍將士成片成片的倒下,有的並沒有當場炸死只是炸傷了。
一朵火焰就帶著一團雪霧和一團硝煙,投炸藥包的這幫火器兵可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十斤的炸藥包扔出去二三十步不是太大的問題,在加上城牆的高度,最遠的投手可以扔出去五十步,因此在城牆到三十步的這段距離宋軍形成了一個火器攻擊面,在三十步以外則是漫天的箭雨,再往後就是彈弓拋射器、投石器和床弩弩箭遠端射出的炸藥包!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單方面的使用火器作戰,之前的宋夏潼關之戰與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第二更奉上,繼續求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