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君謀天下之大夏帝國> 第439章 种師道的反擊(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9章 种師道的反擊(上)

“末將种師道參見太后娘娘,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种師道見到高太后跪拜行禮道。

“愛卿免禮,快起來吧!”高太后客氣的說道;“來人給種愛卿賜坐。”

“謝太后。”种師道謝恩後,半個屁股坐在椅子上,也不敢坐實。

“種愛卿,如今的局勢曹王應該已經告訴你了吧!依你之見,我大宋應該如何應對眼下的危局?”

“稟太后,如今對我大宋有致命威脅的戰線在東線而非西線、北線;北線距離汴京太遠而且又有遼軍牽制,因此暫時不會南下;西線雖然關中淪陷,但是要到達汴京上有千里之遙,而且還有西京洛陽作為屏障;而東線夏軍是跨海作戰,但是其機動性勢必很強,而我軍在東部幾乎無險可守都是平原,到汴京一路上暢通無阻,而且夏軍以騎兵為主,野戰我軍不是對手,因此末將以為東線的敵人最為危險。”

“愛卿有何應對之策?”

“依末將之見,要想擊潰東線夏軍,必須要先穩定西線;夏軍主力如今都聚集在關中,隨時都有可能衝出來,因此必須要將夏軍徹底的堵在關中地區;然後騰出手來解決掉東線的夏軍,以此將夏軍逼到談判桌上。”

“說說你的具體計劃。”高太后繼續說道。

“要想堵住關中的夏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奪回函谷關,如今夏軍還為將函谷關建完,此時是最佳的戰機,末將請命率軍奪回函谷關;另請太后選一上將去東線堵住夏軍,只需將其纏住即可,末將在奪回函谷關後,在率軍馳援東線戰場……”种師道的方案對於現在的大宋帝國來說無異於是最好的選擇,但是能不能實施還是另一個問題。

“哀家同意了,只是這東線愛卿以為應該派何人前往。”高太后向种師道問道。

种師道對高太后說道:“稟太后此人必須擁有足夠的威望,同時太后要賦予極高的權利,東部各路州府必須聽命於此人,授其軍政大權;只有如此萬眾一心才能夠堵住夏軍。”

趙跪在地上說道:“兒臣願前往東部抗敵。”

高太后思慮了很久以後說道:“曹王趙聽旨,哀家封你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兼東路行營大總管,掌管京東東路、京東西路、河北東路、河北西路、京畿路之軍政大權;可自行招募兵馬。”

“兒臣領旨……”

“种師道聽旨,哀家封你為西路行營總管,掌管京西北路、京西南路之軍政大權,允許你從上述兩地調兵,另授你募兵之權,募兵之數上報與朝廷。”

“末將領旨,謝太后。”

“其餘的事情你們二人下去商議吧!哀家乏了。”

“兒臣(末將)告退”

种師道可以說這次是一步登天了,雖說西路行營總管只是一個臨時的官職,但是這個官職權利太大了,掌管兩路的軍政大權,是實實在在的封疆大吏;由此也可見高太后對种師道的信任。

汴京宋軍大營,這裡是駐守汴京的禁衛軍大營,如今在這座龐大的軍營基本已經十室九空了,絕大部分宋軍的已經被抽調道前線了,如今駐守汴京的宋軍只有七萬餘人,但是這七萬大軍都是新進編練的神機營,而且還有一支三萬人的宋軍騎兵精銳,這支騎兵部隊可是宋神宗話大價錢組建的,之所以沒有將其全部派上戰場,主要是因為這支軍隊還沒有最終編練成軍。

神機營一共編練了十萬大軍,除了三萬大軍跟隨宋神宗進入京兆府負責保護其安全外,其餘的七萬大軍已經全部都在這裡了;這七萬大軍可以說是大宋帝國最後的救命稻草,七萬大軍雖然不能收復失地,徹底的擊敗夏軍,但是隻要運用得當阻擋住夏軍的攻勢還是沒問題的。

“王爺,如今我大宋能戰之兵只有這七萬神機營將士,其餘所需兵馬還需要就地募兵;末將的意思是將這七萬多大軍分為東西兩路,由末將率領三萬大軍往西奪回函谷關,由王爺率領四萬大軍往東牽制跨海登陸的五萬夏軍。”

“種將軍,三萬大軍夠嗎?要知道夏軍在關中少說也有二十萬兵馬,這樣本王給你四萬步卒,一萬鐵騎,共計五萬大軍;另外兩萬騎兵有本王率領向東牽制夏軍,只要將軍在奇襲函谷關後,能夠快速馳援,本王這邊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如此,那就多謝王爺了。”种師道言謝道,畢竟夏軍戰力之強是公認的,兵馬越多種師道自然越有把握。

次日清晨,种師道和趙二人分別領兵向東西兩個方向而去;與此同時,高維率領著五萬聯軍將士從濱州一路南下,大軍已經抵達了齊州歷城,聯軍在歷城城外安營紮寨,歷城並沒有向其他城池一樣開城投降,高維登上一座歷城城外的無名山峰說道:“城內的宋軍已經整軍備戰,我軍強攻不易,傳令大軍今日休整一夜,明日繞城而過。”

“是,大人。”

高維自然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已經在濱州浪費了三天時間了,高維已經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了,高維要的是兵臨汴京城下,以武力脅迫大宋無條件投降,高維率領的這支騎兵部隊就如同是李諒祚事先安排好的一把刀子,是直奔大宋的都城汴京而去的。

兩日後,曹王趙率領三萬宋軍抵達濮州,而聯軍已經抵達陽穀,兩軍相隔一百五十里左右,高維怎麼也沒有想到宋軍竟然敢主動派兵迎擊自己,在到達濮州之後,趙一面就地募兵,一面調駐紮在定陶的廣濟軍前來,廂軍的戰鬥力雖說不是很強,但是也總比剛剛放下鋤頭的百姓要強得多。

為了阻擋聯軍騎兵繼續南下,趙以濮州為核心,與西北的開德府和東南的濟州城組成了一道防線,主要的防禦位於濮州和開德府;面對著宋軍的防禦戰線,高維暫時在陽穀稍作停留,主要原因是聯軍的糧草已經耗光了,高維需要為大軍補充糧草,五萬騎兵人吃馬嚼的,每日需要的糧草可不是,可不是一個小小的陽穀城能夠承受的,為此高維不得不派出軍隊到周圍的村莊去劫掠,不過夏軍也不是什麼人都搶,主要搶的都是那些為富不仁的大地主。

再說种師道,率領宋軍的五萬大軍西進,為了能夠達到突襲的效果,這一次种師道運用了夏軍的戰術,宋軍主力繼續西行,而种師道則率領一萬鐵騎秘密向西,準備突襲函谷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