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遼國涿州城,此時駐守涿州城的是耶律涅魯古麾下第一大將蕭撻凜,蕭撻凜是遼國少見的文武兼備的帥才,耶律涅魯古之所以能每戰必勝,有一半的功勞應該是屬於蕭撻凜的;蕭撻凜從小熟讀兵書,指揮軍隊作戰同樣也是神鬼莫測,耶律涅魯古將其稱之為‘鬼才’。
涿州東遼軍軍營,蕭撻凜的中軍大帳內,此時蕭撻凜正在等待前線送來的軍報,作為一名合格的統帥,蕭撻凜對情報的蒐集極其看重,在蕭撻凜的軍隊中斥候隊是由單兵戰鬥力最強計程車卒組成,而且這些人都有老兵組成。
“將軍,前線送來軍報,宋軍已經到達岐溝關,兵力大概有二十萬左右。”副將進來後,向蕭撻凜稟報道。
蕭撻凜皺了一下眉頭說道:“二十萬,看來這次大宋朝廷可是下血本了;我軍只有三萬大軍,此戰不能硬拼只能出奇制勝。”
副將向蕭撻凜說道:“將軍,宋軍所在的岐溝關距離涿州城僅有八十里,按照宋軍的行軍速度一天半就可以到達;只是末將不明白,將軍為何將岐溝關拱手讓與宋軍。”
蕭撻凜對副將說道:“宋軍兵多,我軍兵少;與其分兵梯次阻擊,不如將所有的兵力全都集結在一塊,岐溝關失守是早晚的事,還不如直接讓與宋軍;你說說此次宋軍大舉來襲,他的軟肋在什麼地方?”
副將一聽蕭撻凜這樣問,想了想對蕭撻凜說道:“糧道,宋軍雖然兵多,但是需要的糧草也及其巨大,而且宋軍的糧草都是從中原或者江南運來的路途遙遠……”
“說的不錯,孺子可教也。”蕭撻凜笑著說道;“宋軍害怕我軍將其各個擊破,所以並未分兵,而是一路向我們殺了過來,如此沒有其他兵馬策應乃是孤軍深入,一旦我軍切斷其糧道,宋軍必定軍心大亂,我軍趁此下手必將大獲全勝。”
“將軍英明,末將欽佩不已。”副將拍馬屁道。
蕭撻凜對副將說道:“行了,不要拍馬屁了,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搞清楚宋軍糧道有何處運抵,這件事交給你去辦,如果出現差錯體人頭來見。”
“是,末將領命。”副將接下軍令說道。
在副將離開之後,蕭撻凜陷入到了沉思之中,蕭撻凜雖然剛才跟副將說的很輕鬆,好像宋軍不堪一擊一樣,但是蕭撻凜也清楚,雙方兵力相差的太過懸殊,宋軍完全有足夠的兵力保護自己的糧道,如果宋軍糧草有重兵保護,要是貿然進攻的話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此戰在蕭撻凜看來,東遼軍要想取得最終的勝利,必須要以最小的代價將這二十萬宋軍打得大敗。
既然在兵力上不佔優勢,又不能損失過大,就必須要在戰略戰術上下功夫,宋軍被大敗一次還可以重振兵力從頭再來,可是蕭撻凜不行,一旦失敗就標誌著涿州城失守,析津府失去了在南方的最後一道屏障;所以蕭撻凜必須一次就取得勝利,徹底的擊潰宋軍,讓其沒有還手之力;由此可見蕭撻凜的壓力有多大。
在蕭撻凜冥思苦想想要擊潰宋軍的時候,宋軍統帥王安石和先鋒大將徐禧正在大帳內商議接下來的行軍方案,其實也沒有什麼好商議的,王安石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詩人,但是並不適合做一名合格的統帥,對於領兵打仗更是一竅不通,徐禧雖然是一名將領,但是能力有限,統領兩三萬大軍尚可,可是一下子統領二十萬大軍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宋軍的最高統帥層基本上就處於一個半吊子的樣子。
而宋軍之所以還能夠讓蕭撻凜畏懼,無非是兵多,二十萬人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些人一人一口口水都能將蕭撻凜給淹死,言歸正傳;雖然王安石不通兵勢,但是依舊穿著一身盔甲,放眼看去還真有一些大將風範,王安石站在地圖前不知道在看什麼。
徐禧進來後向王安石稟報道:“大人,軍士已經紮營完畢。”
“好。”王安石笑著對徐禧說道;“本官這是第一次領兵,沒想到竟然如此順利。”
徐禧拍馬屁道:“大人睿智,若無大人運籌帷幄,我軍怎可在短短數內就兵臨涿州城下,距離幽州只有一步之遙。”
“本官這也是託了陛下的洪福,三軍將士賣命才有了今日的戰績。”王安石笑著說道。
徐禧一看王安石滿臉笑容,於是向王安石問道:“大人打算下一步怎麼辦?”
王安石不假思索的說道:“還能怎麼辦?當然是揮軍北上先攻下涿州,在拿下幽州了。”
徐禧一聽王安石這樣說,心裡咯噔一下,但是還不忘繼續拍馬屁道:“大人說的是,下官的意思是下一步我軍如何行軍,用什麼陣法與東遼軍交戰呢!”
“哦!”王安石跑到帥案上將一幅幅陣圖開啟鋪上說道:“徐大人,你也來看看這是太祖留下來的陣圖,你說我們用哪個陣圖與東遼軍交戰。”
二人選來選去選擇了一張進攻型的陣圖說道:“就用這張圖了。”
可能大家會覺得很可笑,可是大宋將領出兵打仗從來都是如此,宋朝軍隊高層和其他的朝代都不同,首先宋軍高層是外行指揮內行,也就是文官指揮武將,其次打仗按照當年宋太祖留下來的陣圖行軍打仗,行動很古板,一點也不靈活,這也是導致宋軍每戰必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宋軍高層都是一幫人瞎指揮,可是此時的宋軍士兵的素質和中下層軍官還是可以的,由於宋軍實行募兵制,所以招募計程車卒都是好勇鬥狠之輩,這些士卒單兵作戰能力很強,只要不打敗仗就可以高歌猛進,但是一旦戰敗那就慘了,直接就是一潰千里。
在王安石和徐禧商議如何行軍的時候,高維率領一萬五千夏軍騎兵也來到了涿州戰場,在一個無名山坳中隱藏下來,相比於宋軍,夏軍可就專業多了,為了害怕東遼軍發現,高維下令全軍不得生火,夏軍將士只能喝著涼水,吃著硬的向石頭一樣的‘壓縮餅乾’,嚼著幾乎咬不動的肉乾。
在大軍安頓下來之後,高維派出斥候隊偽裝成東遼軍和宋軍探查戰場情報,在涿州戰場之上夏軍的兵力是最少的,要想取得勝利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渾水摸魚,等東遼軍和宋軍打的正激烈,兩敗俱傷之後夏軍在出來收拾殘局;儘管高維的想法很美好,可是現實實在太殘酷了,接下來一一幕幕的場景給高維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印象。
感謝無名書友和88啦的推薦,天宇感激不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