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失敗的耶律涅魯古十分氣憤,而且軍隊損失巨大,那十萬僕從軍就不用說了乃是全軍覆沒的下場,至於耶律涅魯古的嫡系兵馬損失的也不少,其中戰死的達到五千餘人,重傷一千餘人,輕傷將近四千人,前前後後加在一起東遼軍損失了一萬餘人,而且付出了這麼沉痛的代價耶律涅魯古連黃河南岸的邊都沒有摸到。
回到黃河北岸的耶律涅魯古雖然十分的氣氛,但是卻異常的沒有大發雷霆,只是將自己關在房間內什麼人也不見;於此同時宋軍在黃河南岸大敗東遼軍的事蹟被廣為流傳,這次勝利對大宋來說至關重要,它不僅鼓舞了宋朝軍民抗遼計程車氣,同時也讓宋神宗重新振作起來,也穩定了宋朝朝臣的心。
真定府外,夏軍的大營內,李諒祚正在聽著李毅關於耶律涅魯古的整個渡河作戰過程,李毅對李諒祚說道:“陛下,此戰雖然宋軍取得了勝利,但是也同樣傷亡慘重,不過耶律涅魯古的攻勢暫時算是給遏制住了。”
李諒祚笑了笑說道:“狗急了跳牆,兔子急了還要人呢!如今耶律涅魯古就是被逼急的狗,會咬人的兔子;只要沒有將耶律涅魯古徹底消滅,就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陛下有些杞人憂天了吧!耶律涅魯古已經沒有多少兵力,我夏軍一個雷霆之擊就能夠把他們全部消滅。”李毅不以為然的說道。
李諒祚笑了笑,向李毅問道:“那個指揮宋軍大敗耶律涅魯古的將領查清楚了沒有。”
李毅向李諒祚彙報道:“稟陛下,已經查清楚了,此人名叫种師道二十多歲,乃是種世衡的之子,此人雖然年輕有為卻身負韜略,是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其父種世衡曾經擔任宋朝西軍統帥,屢屢與我夏軍為敵……”
李諒祚感慨的說道:“這個种師道只需稍加磨礪,將來必定會成為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將來一定會成為我大夏國的勁敵啊!”
李毅一聽李諒祚這麼說,立刻說道:“那要不要末將派人殺了他。”
李諒祚冷笑:“殺了他,談何容易,再怎麼說种師道也是一名萬軍統帥,身邊護衛不會少,再者一旦事情敗露,我們與大宋的關係勢必急轉聚下,這不是朕想看到的。”
“是,末將明白。”李毅說道;“陛下,如今耶律涅魯古已經渡河失敗,您看我們是不是應該痛打落水狗出兵滅了他,已解後顧之憂。”
“東遼軍雖然戰敗,但是戰力尚存還有一戰之力;你想辦法派人給他些許支援,讓他們與宋軍之間繼續消耗。”李諒祚對李毅說道。
“是,末將這就去辦。”李毅接下軍令緩步離開。
數日後,黃河北岸東遼軍的大營內,又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只是這一次水面上沒有起大霧,耶律涅魯古走在校場之上,挨個慰問這些從全軍中挑選出來的三千死士,不錯今晚耶律涅魯古打算在此發動夜襲,為此耶律涅魯古專門挑選了三千死士,而這一次與上次不同,這一次出征的只有這三千死士,一場巨大的陰謀和災難即將降臨。
耶律涅魯古在慰問完所有人以後,站在校臺上對著三千死士說道:“你們都是我大遼的勇士,朕和整個大遼為你們感到驕傲,勇士們為了你們的父母妻兒,為了大遼國的千萬百姓,朕拜託大家了。”說完耶律涅魯古向這三千將士鞠躬,並飲下一碗烈酒將酒碗摔碎到地上說道:“弟兄們破釜沉舟、誓滅南朝。”
“破釜沉舟、誓滅南朝……”三千健兒說完也一飲而盡,並將酒碗摔碎在地,以表示自己的決心。
耶律涅魯古將這三千死士親自送到了碼頭,目送著他們離開黃河北岸,在耶律涅魯古的眼中這三千死士基本上算是有去無回了,但是耶律涅魯古一想到憑藉這這三千人能夠將對岸的六十萬宋軍消滅也算是值得了,在三千死士慢慢的離開耶律涅魯古的視線之後,耶律涅魯古依舊站在那裡紋絲未動。
王副將來到耶律涅魯古的身邊說道:“陛下,起風了,您還是回去吧!”
耶律涅魯古拒絕道:“不,朕要在這裡等著朕的勇士勝利的訊息。”
再說那三千死士在離開黃河北岸之後,開始緩緩向黃河南岸駛去,這一次他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只要是到達黃河南岸就可以,這一次這三千死士可以說是十分的幸運,很快就來到了黃河南岸,而且沒有受到宋軍的任何阻撓,在到達黃河南岸之後這些士卒登上堤壩,但卻稟沒有拿著武器,而起拿著一把把鐵鍬。
耶律涅魯古再一次故技重施,只不過這一次耶律涅魯古借的是黃河之水,在三千死士的共同努力下,一段三百多米長的黃河堤壩漸漸的被挖開,波濤洶湧的洪水順著黃河堤壩的缺口奔湧而出,有很多沒有來得及逃跑的東遼軍將士被河水沖走了,現在正值春季,雖然是黃河的苦水期,但是這個時代黃河的水流量還是很大的。
奔湧而出的黃河如同一匹掙脫韁繩的烈馬開始向四處奔湧,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這次算是徹底遭殃了,首先遭殃的就是這六十萬宋軍,很多將士根本在根本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被洪水所吞沒了,很多無辜的百姓子啊睡夢中就見了閻王,黃河決堤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場大災難,在這個時代任何人都沒有辦法阻止洪災,人們能做的只有等待。
數日後,真定府夏軍大營之中,李毅正在向李諒祚彙報道:“陛下,已經查清楚了,是耶律涅魯古派人掘開了黃河堤壩,才造成了這次洪災,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都已經被黃河水給淹沒了,而且我們一品堂的損失也十分巨大。”
“目前情況如何?”李諒祚滿臉陰沉的向李毅問道。
李毅對李諒祚繼續彙報道:“黃河自決堤後,迅速淹沒了濮州以南、興仁府、單州、應天府等地,洪水在永城一帶匯入大運河向南流入淮河,此次洪水氾濫區方圓四千餘里,死傷百姓數百萬,而且宋軍在黃河南岸佈置的六十萬大軍已經基本上全軍覆沒了。”
李諒祚臉色依舊陰沉的問道:“現在耶律涅魯古的東遼軍在什麼位置?”
李毅向李諒祚彙報道:“據探子回報,耶律涅魯古已經三萬五千餘東遼軍,以及十餘萬僕從軍離開了濮陽逆流而上,末將以為耶律涅魯古極有可能在滑州一帶渡河南下。”
求支援,求推薦,拜託大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