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城南門外,李毅率領千餘騎兵埋伏在外正等著耶律重元上鉤呢!“吱呀!吱呀!”河清南門緩緩開啟,耶律重元率領數百殘騎倉皇出門而逃,在出城不足五里的地方,突然伏兵四起喊殺聲一片,李毅率領夏軍騎兵衝了出來。
此時的遼軍哪裡還是夏軍的對手,三五下就被夏軍打的落花流水,遼軍除了戰死的其餘的全部被活捉,當然耶律重元也在被擒之列,李毅在抓住耶律重元之後,按照李諒祚的意思並沒有任何的羞辱的行為。
“末將拜見陛下。”李毅在擒住耶律重元之後,立刻拜見李諒祚。
李諒祚看到李毅紅光滿面,笑著說道:“李毅,看來你的事情辦完了,人呢!帶過來見朕。”
“陛下聖明,來人將耶律重元押上來……”
李諒祚自愛看到耶律重元被五花大綁的押進來之後,立刻連忙起身走到耶律重元身邊為其鬆綁道:“大王請恕罪,朕麾下多是一些草莽村夫,如果得罪了大王,還望大王恕罪。”
“哼!”耶律重元將頭扭到一邊理都不理李諒祚。
李諒祚繼續開口說道:“朕知道,大王當初伐夏也是無奈之舉,幸好兩國交兵損傷不多,朕意夏遼兩國重修盟約,行秦晉之好,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耶律重元冷笑道:“閣下說的到輕鬆,如今夏軍攻我大遼疆土,殺我大遼軍民,此事閣下說重修盟約就重修盟約的話,豈不是辱我天朝嗎?
諒祚你乃小邦之主,大遼臣屬在本王面前,竟然也敢自稱為‘朕’,你就不怕我大遼百萬大軍的怒火嗎?”
“老小子,你說什麼?你活的不耐煩了吧!”李毅拔刀相向道。
李諒祚攔下李毅,繼續陪笑臉說道:“大遼的鐵騎兵鋒朕早已經見識過,不過大王既然想讓朕再體會體會,那朕就在體會一番;大王乃是遼國皇太叔,朕是絕對不會虧待你的;
李毅給皇太叔安排一個好一點的地方,派人好好的看好皇太叔,等過幾日朕就請皇太叔回西京大同。”
李諒祚的大軍在清河休整一夜,第二天清晨大軍就返回了金肅城,由於昨夜夏軍秘密出兵,遼軍哨騎根本沒有發現,今日有看到自西方來了三萬夏軍,都以為是夏軍的援軍到了,一時之間寧邊州內的遼軍驚恐不已。
“陛下打算何時奔襲大同?又遣何人為將?”周文泰向李諒祚問道。
李諒祚直言不諱的說道:“朕就率五千鐵騎前往,今夜就出發,朕走之後城內的大軍暫時由李毅掌管,軍師從旁協助;李毅,朕走之後你一定要多聽取軍師的意見,還有好看管好耶律重元不要讓這老小子給跑了。”
“是,請陛下放心,末將一定完成任務。”李毅接下軍令道。
周文泰說道:“陛下,此次前往大同實在是太危險了,依微臣之間陛下派李毅將軍去足以,何必非要御駕親征呢!”
李諒祚堅持道:“此役事關重大,夏遼兩軍誰勝誰敗在此一舉,先生只需提朕滅了在後面的這八萬遼軍即可,只要先生滅了這八萬遼軍朕就沒有後顧之憂了,此役我大夏國就勝利在望了。”
“是,微臣謹遵陛下聖諭……”周文泰說道。
當天夜晚李諒祚就率領五千鐵騎離開了金肅城,向東直奔大同而去,這五千鐵騎均是百戰精銳,每人都可以一敵十,另外每人三匹戰馬交換騎乘,一日可行軍四百餘里,只需兩日便可兵臨西京大同。
大同地處南下陰山、東來燕山、北上呂梁山、太行山等四大山脈交叉通道;地勢西北高東南略低,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是中原王朝防禦北方草原民族南下的戰略要地。
此時李諒祚率領五千大軍,正秘密駐紮在東北群山內的一個山坳當中,準備伺機而動圍攻西京大同;李諒祚的中軍大帳,副將急匆匆的走進來說道:“陛下,潛入城中的探子送來情報,現在大同城內的守軍只有一萬多人,大部分都在東城的遼軍大營內。”
“哦!大同是遼國的西京,怎麼只有這麼少的兵馬?”李諒祚突然問道。
副將說道:“陛下忘了,遼國西京留守耶律仁先正率領五萬大軍駐守在河濱呢!原本大同城內的守軍已經有六萬人,現在被耶律仁先抽掉了五萬自然只剩下一萬餘人了。”
李諒祚笑了笑說道:“朕原本以為,耶律仁先率領的五萬人馬離開之前,會從周圍抽調兵馬守衛大同,沒想到耶律仁先竟然會如此自大,他就不怕宋軍抄他的老巢嗎?”
“陛下,您也太高看宋軍了,自從立國以來與遼國的戰事就沒有斷過,可是每次都是大敗而回,澶淵之盟以前遼軍更是長驅直入大宋腹地,兵臨黃河北岸逼迫大宋簽下城下之盟;依末將看宋軍已將被遼軍給打怕了,好不容易罷兵數年,大宋怎敢輕起戰端。”副將分析道。
李諒祚笑了笑,又搖了搖頭說道:“你雖然說的有幾分道理,但是你要記住朕說的話,大宋沒有你看到的那麼簡單,大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國富民強,雖然宋與遼、夏交戰敗多勝少,但是並沒有傷及過根本,反觀遼、夏兩國雖然取勝,但是卻越大越窮,雖然短時間佔了上風,但是一旦陷入持久戰必敗無疑。”
副將想了想言道:“陛下聖明,末將身受教誨。”
“好了不說這些了,既然城內遼軍只有一萬餘人,那麼我們就應該改變以下計劃了,如果有可能最好攻佔大同。”李諒祚眼睛閃過一道精光說道。
副將大驚說道:“陛下,城內的守軍有一萬餘人,我軍只有五千,這攻城根本就不夠看的呀!”
李諒祚嘴角上揚說道:“所以此戰不能強攻,只能智取;傳令大軍明日拂曉攻城,讓城內的密探在北城門接應。”
“是,末將領命。”副將接令道;“陛下,末將有一事不明,為何我軍要選北門嗎?選西門不好嗎?距離我們也近。”
李諒祚笑了笑拍了拍副將的肩膀說道:“好小子,善於思考,是一個當將軍的材料,既然你問了朕就告訴你;大同的北門面山城牆相對低矮,而且損壞的多些,再則我軍與遼軍在西面交戰,大同西門必是遼軍守衛的重點;如此我們選擇北門就可以避開遼國的重兵,就算探子拿不下城門,我們也可以發動一輪強攻,這樣勝算大一些。”
“末將明白了,謝陛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