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西八十里左右的一處山坡下,三千夏軍重甲騎士和六千南遼軍輕騎兵正在生一場小規模的戰鬥,這場戰鬥雖然規模很小,但是同樣也非常的慘烈,雖然雙方的兵力是一比二,但是從兵種和戰力都不在同一個等級上。
當重甲騎兵碰到輕騎兵,如果是在白天在正面戰場上,如果輕騎兵的統兵將領不是傻子的話,重騎兵是絕對打不過輕騎兵的,因為雖然都是騎兵,但是他們的側重點不同,重甲騎兵的側重的是在短距離內進行突擊作戰,而輕騎兵則是進行遠距離的長途奔襲,所以當重騎兵碰到輕騎兵的時候,只要不是正面作戰落敗的一定是重騎兵。
但是今晚的戰況卻十分的不同,因為這是重甲騎兵和輕騎兵的一次正面碰撞,這就如同用重型坦克去裝拖拉機一樣,在重甲坦克的面前,拖拉機根本就不是其對手;由於是夜晚雙方都沒有進行遠距離的弓箭攻擊。
一上來就是短兵相接,雙方的衝刺度再加上夏軍鋒利的戰馬刀(西夏工匠對蒙古彎刀的改進型),夏軍的重甲騎士根本就不用揮刀就可以輕鬆的劃過南遼軍輕騎兵的皮甲,然後直接命中要害;而反觀南遼軍的輕騎兵就沒有那麼好的戰果了,由於夏軍是重甲騎兵,所以一般的刀劍根本破不了夏軍騎兵的重甲。
被南遼軍輕騎兵所擊中的重甲騎士根本沒有受到重創,只是在盔甲上留下了一道白印,當然這並不代表夏軍的重甲騎士沒有傷亡,在騎兵互相沖刺的過程中很容易生碰撞,而且有的重甲騎士比較倒黴,被命中的是重甲沒有防護的地方。
雙方交戰的時間非常短,雖然梁格嵬率領的重甲騎士有所損失,但是給南遼軍造成的損失更大,夏軍的重甲騎兵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迎戰的遼軍輕騎給擊潰了,耶律沐見勢不妙不敢主動在動進攻,只是命令大軍做好防守。
梁格嵬率領麾下的重甲騎士緩緩的從兩座山坡中間的撤離,被打蒙的耶律沐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梁格嵬率軍撤退;站在耶律沐的立場上,其實他的選擇是對的,從耶律沐的位置向前方看去,在黑暗之中可以隱約的看到一些旗幟在飄動,旗幟是一支軍隊的標誌,耶律沐認為山坡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夏軍。
由於一個晚上耶律沐連續遭到了夏軍的兩次反擊,耶律沐已經變的十分謹慎了,耶律沐現在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兩側的山坡上真的都是夏軍的話,如果繼續追擊最後很有可能就會落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為了謹慎期間耶律沐放棄了對李毅的追擊。
另一邊再說李諒祚,儘管李諒祚已經是十分的小心了,但是還是被南遼軍的探馬給現了,當南遼軍的探馬現的時候,在西面李毅已經和耶律沐打起來了;探馬在現李諒祚的主力大軍之後,立刻將這個訊息彙報給了耶律重元,耶律重元聽到這個訊息大罵自己愚蠢,罵自己被李諒祚的瞞天過海之計給騙了。
但是此時知道訊息也不是太晚,耶律重元一面派人通知耶律沐轉道向北進攻李諒祚的主力大軍,一面親自領兵前往大同北襲擊李諒祚,此時李諒祚朕率領三千兵馬和耶律仁先的兩萬餘大軍在主力大軍撤軍的道路上佈防,說實話李諒祚從一開始就不信任耶律仁先手下的這些北遼軍。
李諒祚將耶律仁先的兵馬留在自己的身邊,除了想然他們當炮灰外,更重要是怕他們生叛亂,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假設的場景,李諒祚率領夏軍在這裡阻擊南遼軍的追擊,耶律仁先率領北遼軍和夏軍押送物資的軍隊一起撤離,如此可能還沒有撤到目的地物資就被洗劫一空了。
要知道這一次李諒祚從大同城內的搜刮來的物資可不少,足足有一千餘輛大車,在這些大車內裝滿了糧草、兵器、盔甲、金銀珠寶和綾羅綢緞,總價值達到將近六百萬兩白銀,這可是一筆鉅款,是大同數年來積攢的所有財富,當然李諒祚是用什麼手段得到的就你不用多說了,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字‘搶’,想盡各種辦法,運用各種手段‘搶’來的。
為了保護這些搶來的財富,也為了主力大軍的安全撤離,李諒祚選擇親自領軍斷後,為了防止南遼軍的突然襲擊,李諒祚向周圍派出了大量的探馬,可以說李諒祚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時間一點點的過去,可是李諒祚依然沒有接到關於耶律重元的動靜,越是這樣李諒祚心裡越焦急,很多事情不確定不見的是好事。
“報、報、報……”一名探馬急向李諒祚飛奔而來,探子來到李諒祚身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說道:“稟陛下,東南方向現大批騎兵,疑似南遼軍。”
“知道了,下去吧!”李諒祚臉色平靜的說道。
在探子離開之後,李諒祚向耶律仁先說道:“汝陽王殿下,你的老對手看來不會這麼輕易的放我們離開的,依你的意思應該怎辦呢!”
耶律仁先苦著個臉向李諒祚說道:“有一切全聽陛下吩咐。”
“既然如此那朕就不客氣了。”李諒祚滿臉笑意的說道。
緊接著李諒祚下達軍令道:“傳令大軍後撤至無名山坡,多置旗幟準備迎敵。”
在李諒祚後撤至山坡沒有多久,耶律仁先就率領大批兵馬趕到了,李諒祚率領的不到三萬人的西夏和北遼聯軍,面對的是耶律重元麾下的主力兵馬足足有八萬人之多,而且過不了多久耶律沐率領的五萬大軍也會趕到,所以由此可以想象李諒祚當時的壓力該有多大,憑藉當時李諒祚手中的兵力根本就本可能與南遼軍相抗衡。
為了阻止耶律重元李諒祚用了疑兵之計,其實和李毅的做法差不多都是在山坡上插旗子,你可不要小看插旗子,如果運用的好完全可以唬住對手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李諒祚將自己的親領的夏軍和北遼軍中剩下的精銳擺在最前面,其餘的北遼新軍放在後面,畢竟從山坡上向下看去烏壓壓的全都是南遼軍看都看不到邊,膽小的人尤其是新兵看到這種情況很容易膽怯。
別說剛剛入伍的新兵了,就是李諒祚看到下面的一眼望不到頭的南遼大軍都有些頭皮麻;不過耶律重元也不好過,對於李諒祚的心裡陰影依舊存在,看著山坡上飄動的旗幟,耶律重元也不敢貿然的動進攻。
今天加班好累,的有些晚了,還望大家諒解,看在天宇這麼努力的份上,給個票支援一下吧!
 本章完
書客居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