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義南遼軍大營內,耶律沐和鄭渾給了耶律重元兩種方案,一個是用軍事手段解決,另一個則是用外交手段解決,底下的大臣也跟著分為了兩派,一派主戰,一派主和,;但是雙方無論怎麼爭執,最後的決策權依然在耶律重元的手上。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耶律重元當時的心理,由於李諒祚當年給耶律重元造成的心理傷害,在耶律重元的內心實際上是對李諒祚十分牴觸的,所以耶律重元在心理上並不願意和李諒祚交戰,但是這並不代表耶律重元就是軟柿子可以隨便捏。
在權衡了一下之後,耶律重元對眾臣說道:“朕決議對於夏軍一外交為主,攻伐為扶;朕任命鄭渾為使臣前往焦山與李諒祚議和,任命燕王耶律沐為前軍大將統帥五萬大軍,在奉義西北五十里處駐紮威懾夏軍,沒有朕的旨意不得隨意出擊。”
“是,兒臣(微臣)領旨。”二人接下聖旨道。
在眾臣離開之後,鄭渾向耶律重元問道:“陛下,微臣此次出使的底線是什麼?”
耶律重元嘆了一口氣說道:“朕也不多奢求,將大同要回來就行了,至於朔州就算了。”
“是,微臣明白了。”鄭渾說道。
耶律重元又給鄭渾交代了一番,才放鄭渾離開;在鄭渾離開沒有多久,耶律沐就找來了,耶律沐不明白為何在己方佔據絕對兵力的情況下,自己的老爹卻不敢和夏軍交戰,帶著這樣的疑問耶律沐找到了耶律重元。
“兒臣拜見父皇。”耶律沐向耶律重元行禮道。
“起來吧!”耶律重元想耶律沐說道;“你不說朕也知道你為何而來。”
耶律沐撅著個嘴說道:“兒臣就是不明白,李諒祚跟兒臣也差不了幾歲,兒臣就不信他有多厲害,兒臣請命領兵活捉李諒祚。”
“不行。”耶律重元臉色陰沉威嚴的說道;“現在還不是與夏軍交戰的時候,如果讓朕知道你敢私自與夏軍交戰,朕饒不了你。”
“是……”耶律沐垂頭喪氣得說道,看著耶律沐的樣子,耶律重元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唉!”
其實在整個南遼真正瞭解耶律重元內心想法的幾乎沒有,可能只有鄭渾知道一點,作為南遼皇帝,耶律重元深深的感覺到了內心的孤獨,在分裂的遼國,耶律重元一直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在沒有徹底殲滅耶律洪基的殘餘勢力之前,耶律重元想盡量避免與夏軍的衝突,以免夏軍有藉口接入遼國內戰。
與耶律重元不同,耶律洪基在知道夏軍進駐大同,並於南遼軍發生衝突之後大喜,雖然現在耶律洪基麾下已經聚集了將近三十萬大軍,可是無論武器裝備,還是糧草等物資的補充,都沒有耶律重元便捷,畢竟耶律洪基所佔據的都是遼國北方和西北的貧瘠之地。
永安山,耶律洪基得行轅內,外出征戰的耶律乙辛回來了,隨著耶律乙辛的歸來,北遼重新收了臨潢府極其附近的城池、草原和田地,北遼和南遼的控制疆域再次被推倒了潢河沿線,其實當初北遼在潢河以北並沒有留下多少兵馬,正真控制臨潢府的不是人而是瘟疫,這是當初潢河戰役留下的後遺症之一。
不過現在好了,瘟疫被控制住了,瘟疫被控制住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病人被治癒了,而是因為得瘟疫的人基本上死絕了,整個以臨潢府為中心,向南到潢河沿岸方圓數百里基本上都是十室九空,當年遼國最繁華的地方之一,如今留下的只有皚皚白骨。
一路風塵的耶律乙辛在回到永安山行轅之後,不顧疲勞第一時間前來拜見耶律洪基,進入耶律洪基的王帳後,耶律乙辛立刻行禮道:“微臣耶律乙辛拜見陛下。”
耶律洪基開懷大笑道:“愛卿免禮。”
“謝陛下……”
耶律洪基立刻對耶律乙辛說道:“愛卿啊!朕將你這麼著急忙慌的叫來,是因為南邊發生大事了,夏軍和叛軍在大同打起來了。”
耶律乙辛驚奇的問道:“大同?怎麼會在那裡。”
耶律洪基將此事原原本本的說給耶律乙辛聽了一遍,耶律乙辛對耶律洪基說道:“陛下,依微臣愚見,此事對我大遼有利也有弊。”
“愛卿有什麼話儘管直言。”耶律洪基說道。
“是。”耶律乙辛說道;“陛下雖然想用驅狼吞虎之計,可是陛下這也很可能會變成引狼入室啊!到時候即便是猛虎被打死了,可是這隻狼恐怕會比虎更加難對付啊!”
耶律洪基無奈的說道:“朕也知道,如今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想要剿滅叛軍實在是困難重重啊!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再說大同的局勢已經超出了我們所能夠掌控的範圍了。”
“陛下聖明。”耶律乙辛說道;“不過微臣以為這倒是一次機會,趁著叛軍主力在大同與夏軍周旋之際,我軍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渡過潢河奪回中京大定府……”
耶律乙辛將這其中的道道,噼裡啪啦的給耶律洪基說了一大通,最後耶律洪基同意了耶律乙辛的建議,不過耶律洪基並沒有傾巢而出,而是將大部分兵馬交給了耶律乙辛,自己則率領一支精銳留在了永安山,對於耶律洪基的決議耶律乙辛只能無奈的搖了搖頭。
耶律乙辛發現自從潢河大戰後,耶律洪基變了,做事變的畏首畏尾,手中空有數十萬大軍卻無所作為,進不能剿滅叛軍,退不能保境安民,每日只知道飲酒作樂、與舞姬苟且、享受人生,雖然如此但是耶律洪基爺不是不可救藥,在他心裡還是有一些雄心壯志的。
在北遼準備收復中京大定府的時候,鄭渾以耶律重元特使得身份來到了焦山李諒祚得大營之中,這是李諒祚第一次見鄭渾,在此之前李諒祚已經透過各種渠道聽說了鄭渾的大名;在見到鄭渾的第一印象,李諒祚就看出來此人是個居功自傲之人,此人雖有大才但也能闖大禍。
“外臣大遼特使鄭渾拜見西夏皇帝。”鄭渾拱手施禮道。
站在一旁的小卓子看到鄭渾沒有下跪,立刻大怒道:“見到我主為何不跪。”
鄭渾哈哈大笑道:“上國使臣不跪小邦之主。”
小卓子剛想反駁,就被李諒祚阻止道:“不知上國使臣為何來此啊!”
“奉我皇聖瑜,請閣下率夏軍退出我大遼國土。”鄭渾對李諒祚說道。
李諒祚心中微怒道:“要是朕不退呢!”
鄭渾笑著對李諒祚說道:“陛下既然不想退,那我們只能自己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