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賢妃諾移玲花從家省親回來兩天後,諾移賞都的病就好了,重新回到朝堂上上朝,對於李諒祚來說,諾移賞都肯回來就說明這老頭願意低頭了,對於諾移賞都如此的識時務,李諒祚還是十分高興的,畢竟這老傢伙也算是個人才。
早朝開始沒有多久,小福子就大聲的喊道:“有事啟奏,無本退朝。”
諾移賞都站出來說道:“臣諾移賞都有事啟奏。”
李諒祚大手一揮兒說道:“准奏。”
諾移賞都對李諒祚說道:“稟陛下,微臣近日老毛病又犯了,對於軍政院的事情老臣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還請陛下恩准老臣交還邊軍兵符,辭去軍務使的職務準老臣回鄉養老。”
李諒祚聽到這裡立刻從陛臺上走了下來,走到諾移賞都的身邊,拉著諾移賞都的手說道:“老將軍何處此言啊!朕可是還指著老將軍給朕撐起這大夏國的半壁江山呢!老將軍何必執意要辭官呢!”
諾移賞都心中不滿的想道:“好小子,你真行,居然給老夫來這一套,看老夫怎麼收拾你。”
隨後諾移賞都對李諒祚說道:“既然陛下這麼說,那老臣就勉為其難的留下吧!”
“噶!”李諒祚腦袋嗡的一下,幸虧李諒祚腦袋反應快,否者這下就出了大糗了,李諒祚迅速反應過來,拿下諾移賞都手中的兵符說道:“老將軍真是忠肝義膽啊!這兵符朕就收下了,軍務使的職位依舊是愛卿的,只是朕擔心愛卿的身體,這樣吧!朕給你安排一個副手。”
李諒祚回坐到龍椅上大聲的宣讀道:“周文泰聽旨。”
周文泰站出來跪下說道:“微臣在。”
“擢升周文泰為軍務副使,協助諾移老將軍處理軍務,欽此。”李諒祚威嚴的下旨道。
“微臣領旨,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周文泰接下聖旨道。
隨後李諒祚又下旨道:“周勝財聽旨。”
周勝財展出來說道:“微臣在。”
李諒祚大聲的宣佈道:“擢升周勝財為財務司司長,即日上任與周文泰交接欽此。”
“微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周勝財接下聖旨道。
“諾移賞都聽旨。”李諒祚看了諾移賞都一眼說道。
諾移賞都跪在地上說道:“老臣在。”
李諒祚威嚴的宣佈道:“諾移賞都多年帶兵勞苦功高,朕特賞良田百畝、白銀千兩、美酒百壇、錦緞百匹、美女十名欽此。”
諾移賞都滿臉苦逼的接下聖旨道:“微臣領旨,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諾移賞都起來後,李諒祚得意的看了一眼諾移賞都好像在說:“再讓你老小子耍花招,看朕怎麼治你。”
原本李諒祚看諾移賞都這麼識趣,打算重賞這位老將軍,畢竟諾移賞都為大夏國鞍馬勞頓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原本李諒祚的恩旨是賞良田百頃、黃金百兩、錦緞千匹、白銀萬兩、西域寶馬一匹,可是被諾移賞都這一攪和,李諒祚將賞賜縮了十倍不止啊!
可是這又能怪誰呢!自己種下的惡果只能自己的往肚子裡咽啊!當後來諾移賞都知道原來李諒祚打算後,諾移賞都悔的腸子都青了,在日後的上繳兵權的諾移賞都老實了,對於李諒祚的各種決策那是堅決的擁護;諾移賞都這樣做,第一是為了彌補和皇帝之間的裂痕,第二就是為了多為子孫留下一些財富。
諾移賞都的事對於李諒祚和整個大夏國來說就是,一艘巨輪在大海中遇到一點小小的波浪,連波濤都算不上,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就不是波浪那麼簡單了,簡直來說就是驚天駭浪,首先說第一件就是黑汗王朝蘇萊曼派了特使來到了興慶府。
雖然剛剛和黑汗王朝打了一仗,但是李諒祚對黑汗王朝並沒有一絲的恨意,相反李諒祚還很感謝蘇萊曼,其實原因很簡單,黑汗王朝這次所謂的東征聖戰,最大的受益者不是黑汗王朝,而是李諒祚的大夏國,正式由於黑汗王朝東征才有了現在大夏國能夠吞併三部的局面。
皇宮御書房內,內閣成員都在只不過由原來的五人變成了六人,多出來的這個人就是新任命的財務司司長周勝財,而諾移賞都雖然交出了邊軍的指揮權,但是畢竟還是軍務使自然有資格來參加內閣會議,在不經意間大夏國的最高權利機構內閣正在發生這悄悄的轉變。
李諒祚坐在龍椅上,六位內閣成員坐在下面,相比於每天上朝的大殿內,在御書房內的氣氛要自由許多,能夠在御書房和皇帝商議國家大事對於說有的官員來說都是莫大的榮耀,因為這標誌著進入了大夏國最頂級的階層。
李諒祚信所有人問道:“都說說,黑汗特使到來一事大家都有什麼看法?”
新進的財務司司長周勝財對李諒祚說道:“陛下,微臣以為應該接到黑汗特使,但是儀式不必特別的隆重,普通對待各個使節的禮儀即可,畢竟我們剛剛和黑汗王朝打過一仗;另外應該借這個機會盡快恢復和黑汗王朝的正常關係,儘快的打消商旅的顧慮。
雖然西州的戰事已經結束了,絲路也已經恢復暢通,但是與原來相比商隊的數量大大減少,由於我們和黑汗王朝的關係不穩定,在加上這一路匪患增多,所以很多商旅都有安全顧慮,如果此時我們能夠儘快的恢復和黑汗王朝的正常關係,稟公佈而且向商隊承諾在我國境內的安全的話,微臣相信絲路很快就能夠恢復往日的盛況。”
周文泰也說道:“周大人言之有理,微臣也以為應該儘快恢復與黑汗王朝的關係,這樣也可以減輕安西都護府的壓力,無論從商業和是軍事角度都有好處,我國現在最需要的是穩定和平的環境,河湟地區和西州地區都歸附不久,我們必須儘快的將這些地方消化,贏得當地百姓的民心,要完成這些時間至關重要。”
“臣附議……”其餘四人也都同意道。
李諒祚最後拍板道:“好既然如此,這事就交給內閣儘快辦理;這次朕給你的條件很寬鬆,最低底線就一句話‘不賠款、不納貢、不割地’,至於你能能給朕撈來多少好處就看你們這嘴有多厲害了。”
此事議完之後,李諒祚宣佈商議下一件事,在這個御書房內西夏未來的走向在眾人的口中逐步成型,往後幾年西夏將進入到和平的發展時期,這樣做的目的有二,第一是為了消化之前的戰果,第二是為了積攢財富和戰爭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