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聖承道七年初冬,一場罕見的暴風雪降臨在中國的北方,這場罕見的暴風雪給位於北方的遼、夏兩國都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大宋王朝的北方地區也遭到了暴風雪的襲擊,但是對於農耕文明的大宋王朝來說損失要小的多。
罕見的暴風雪打亂了李諒祚平靜的內心,大雪過後整個興慶府乃至整個西夏國都披上了銀裝,面對著美麗的雪景,李諒祚卻絲毫沒有高興的樣子,李諒祚在為西夏的百姓擔心,在這個生活物資匱乏的時代,暴風雪往往就意味著百姓的大量死亡。
“報、報、報……報、報、報……”一聲急報打破了宮廷的平靜。
“傳朕旨意,召集各級文武大臣立刻入宮議事。”李諒祚焦急的說道。
此事不得不讓李諒祚焦急,剛剛得到邊關急報,遼國皇叔、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重元,自西京大同府率領遼國精銳鐵騎十五萬大軍已經抵達黑山,隨時都有可能進攻西夏東北重鎮斡羅孩城。
“諸位愛卿遼國大軍壓境,都說說吧!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李諒祚向眾臣問道。
沒藏訛龐首先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微臣以為應該派人同遼國議和,遼國兵多將廣,我們恐怕不是對手,請陛下三思。”
“臣附議,請陛下三思……”
“臣也附議,請陛下三思……”
“臣也附議,請陛下三思……”
李諒祚放眼望去,整個朝堂之上,大部分的人都同意也遼國議和,就連皇叔委哥寧令也沒有做出任何的反對;外敵入侵不想這如何應敵,卻想著議和,李諒祚突然覺得現在的西夏臣民已經喪失了血性,一個上層統治者沒有血性的國家,註定是不可能發展長遠的。
李諒祚強做鎮靜對眾臣說道:“諸位愛卿既然都同意議和朕也沒有太多的意見,只是這議和不能讓朕親自去吧!既然國相帶頭議和,那就由國相帶領著想要議和的諸位愛卿前往遼國議和吧!”
沒藏訛龐沒有想到李諒祚竟然會這樣說,誰都知道夏、遼兩國最近幾年一直不是太對付,現在前往遼國議和差不多就相當於去送死啊!再說沒藏訛龐身為國相自然不可能願意親自犯險。
於是沒藏訛龐對李諒祚說道:“陛下,老臣近日腿疾又犯了,大夫說不易遠行,這議和之事老臣恐怕無能為力啊!”
“哦!相國既然腿疾犯了,那就回家養病吧!這朝中的事情就交給皇叔處理吧!”李諒祚順坡下驢將沒藏訛龐的權利收繳了回來。
沒藏訛龐沒有料到李諒祚竟然來這麼一手,瞬間呆立在了當場,李諒祚沒有搭理沒藏訛龐,而是對眾臣說道:“其餘打算議和的愛卿們,你們有何人願意為朕分憂去遼國議和啊!”
站在下面的大臣可沒有一個笨蛋,聽李諒祚說了這麼多就知道皇帝不肯與遼國議和,如果在堅持估計就和沒藏訛龐一樣的下場了,於是眾臣立刻話鋒一轉全都聽從李諒祚的決定。
李諒祚對於這種皇權至上的感覺越來越喜歡,看懂敵下的群臣都已經屈服與自己,於是李諒祚對眾臣說道:“既然諸位愛卿都不同意議和,那只有和遼國開戰了,此役朕決定御駕親征。”
李諒祚話音剛落委哥寧令就反對道:“陛下,您是天子,這出征之事還是交給微臣吧!”
李諒祚堅持說道:“朕心意已決,皇叔就不要在勸了;傳朕旨意從興慶府大營抽調五萬大軍,明日一早朕就要誓師出征。”
“臣等遵旨……”
次日清晨,夏軍興慶府大營內。
李諒祚身穿盔甲正在檢閱此次出征的軍隊,站在校臺上放眼望去看不到邊際,五萬人黑壓壓的一大片,這五萬大軍其中有三千重甲騎兵鐵鷂子,四萬輕騎兵和七千弓弩手。
鐵鷂子是西夏的王牌軍隊,整個西夏的重甲騎兵也不過五千餘人,其中在興慶府駐紮有三千人,在南部邊疆的嘉寧軍司駐守一千防備宋朝,在北方的斡羅孩城駐守一千防禦遼國;鐵鷂子裝備的是當時最為先進的冷鍛甲,遠可防弓箭,儘可防刀槍,簡直可以說是一支無敵的軍隊。
七千弓弩手裝備的全都是神臂弓,射程在兩百四十步到三百步之間,射程之遠遠遠超過同時的其他弓箭,密集的箭雨正好是騎兵的剋星。
在檢閱完這支精銳的軍隊之後,李諒祚踏上了兩世人生的第一次征程,李諒祚率軍沿黃河北上,越過河套平原,由於全部為騎兵部隊僅用了三天的時間,李諒祚達位於西夏東北邊境的要塞斡羅孩城。
斡羅孩城是黑山威福軍司的駐地,此城位於陰山和狼山之間的大青山古長城之間,斡羅孩城建在一座山口上,是遼軍從東北方向進攻西夏的畢竟之路,此時耶律重元率領的十五萬大軍已經在斡羅孩城不遠處安營紮寨了。
整個斡羅孩城是四方形,在城的南牆和東牆中部各設有一座城門,門外設有甕城,整個斡羅孩城就是一座軍事堡壘,此城易守難攻,是西夏在東北的為一座大型的城池。
“末將集辣思義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斡羅孩城守將集辣思義向李諒祚行禮道。
“愛卿免禮吧!將前線的情況給朕說說吧!”李諒祚對集辣思義問道。
集辣思義立刻彙報道:“今年冬初的一場大雪,將遼人的牛羊大部分都凍死了,此次遼軍攻打我們主要是為了劫掠糧草,因此他們的後勤供給也不足,在陛下到來之前,末將已經下令收縮兵力將所有的軍隊全都集結在了城裡;
另外此次遼軍來襲,除了耶律重元率領的十五萬遼軍精銳,還有白達旦部的五萬部族騎兵,因此城外的遼軍在二十萬左右,不過到目前為止遼軍還沒有攻城,依末將看來他們打算要我們出城與之決戰。”
“敵軍有二十萬,而我軍只有八萬,這相差一倍有餘,看來此戰不好打啊!諸位將軍對於此役你們有什麼看法嗎?”李諒祚向眾人問道。
“陛下,末將建議我們依城堅守,我軍兵力進攻雖然不足,但是防守卻戳戳有餘。”一名副將建議道。
李諒祚思慮了以下說道:“一旦遼軍圍城,那我們豈不是就被困死在城內了,遼軍只需要將少部分圍住我們,他們的主力大軍就可長驅直入河套地區,到時候損失將不可估計啊!所以即便是要防守我們也不能被動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