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問蘭換上幾年前從家裡帶來的衣服,衣服雖舊,但還整潔乾淨,她對爸爸開玩笑說:“我已經不是幾天前的企業副總了,是個賣糕女,衣服自然要得體,符合身份。”
石萬笑著說:“我的女兒,穿什麼衣服都漂亮。”
父女倆說說笑笑,把做好的糕點放進三輪車。來到街上,他們把三輪車停到廣場邊的一個角落裡,等待客人。
“喂喂喂,這個位置是我停的,你們別在這兒,離遠一點。”一箇中年婦女騎著三輪車過來指著石萬說。
“哦,我不知道有這規矩。”問蘭說,“阿姨,我們第一次上街賣東西,不知道情況,這裡是不是位置都預訂了的?”
“你這個外路說話倒是蠻和氣的,好吧,我告訴你,位置是沒預訂的,只是擺攤擺習慣了,就習慣成自然了,這個周圍都有主顧,你們去別的地方吧。”中年婦女說。
問蘭聽到人家輕蔑的叫她“外路”心裡怪不舒服,但沒辦法,只得忍受。
“好吧,爸爸,我們去別的地方看看。”
“外路,你們賣的是什麼?”
“糕點。”石萬說。
“甜的還是鹹的?”
“甜的、鹹的、原味的都有。”
“好吃嗎?我買的鹹的嚐嚐,幾元一個?”
“5元。”
中年婦女掏出一張5元遞給石萬,說:“早年身體好的時候喜歡吃甜的,自從查出血糖高了之後就不能吃甜的了。”
“大妹子你要熱的還是涼的?”石萬說。
“熱的。”
中年婦女吃了一口,說:“啊,好吃好吃,等等,我再買兩個。”
“我們還有原味的呢。”石萬說。
“那就原味的一個、鹹的一個。”
“好。”
“外路,你們的價格定得太低了,這樣的話,會給別人賣小吃帶來影響。”中年婦女說。
“哦。”石萬不知道說什麼,做完這單父女倆推著三輪車往別處去了。
問蘭推著三輪車,一路上不自覺的低著頭,路上碰到有人買糕點,基本上都是石萬跟人家交流。第一次沿街賣糕,問蘭心裡還真有點不習慣,不習慣人們的眼光,不習慣砍價,不習慣有的人對他們的輕蔑稱呼——“外路”。但她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一定要接受,一定要微笑,自己已不是正豐公司的副總,也不是在省城培訓時的所謂英雄,是剛來南新市的問蘭,是真正的“外路人”,是個一無所有、靠沿街賣糕點、和父親相依為命的弱女子。她相信,只要闖過了今天這關,明天自己就能放下一切,後天就會習慣。石萬倒是大大方方、有說有笑的,沒有一絲的心裡障礙。
他們來到一個小公園邊,看看門口有塊空地,就把三輪車停在這裡,停下沒多久,生意就來了,並且一個接一個的,父女倆沒想到,這裡生意會這麼好,不一會就賣出去一半多。可好景不長,城管的車開過來了,城管人員一下來就不由分說要把石萬的東西往他們的車上搬。
問蘭說:“我們今天第一次上街賣自做的小吃,不懂規矩,求求你們放過我們,以後我們不在這裡賣了。”
“每個人都這麼說的,不下點猛藥管不好城市。”
“領導,我說的是真話,真的是第一次上街,我也不知道哪個地方可賣哪個地方不能賣,如果知道這裡不能賣,我們絕對不會賣的,我們也是守規矩的人,求求你們了,你看我爸這麼大年紀了,我們來城市生活也挺不容易的,”
“今天不把你們東西沒收了你們明天又會在這裡擺攤了,就是要讓你們長點記性。”一個胖乎乎的城管人員說著把蒸籠往車上搬。
石萬嚇得跪在地上了,說:“領導,我們真的是第一次,你們不信可以去問問託運站的張總,我昨天還在他們託運站乾的。”
一個城管隊員盯著問蘭看,說:“你不是趙總嗎?”
“對呀,我是趙問蘭。”
“你怎麼在這裡,這是你爸?”
“對。”
“既然是趙總的爸爸,算了算了,以後別在這裡擺攤就行了,去居民小區吧,那裡隨便你們擺。”
“謝謝,謝謝領導。”問蘭向城管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