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9章 脾氣 (1 / 2)

只是劉辯想的很美好,但才獲得了靈帝的同意,下一步就遇到了問題。

劉辯找來馬日磾、丁宮、樊陵與盧植準備商量一番,卻沒想到得到了不約而同的反對。

他們第一時間提起了漢武帝設立的直指繡衣使者。

盧植勸諫道:“繡衣使者持節,生殺予奪,代行天子事,一旦所託非人,往往無人能治。昔日武帝重用繡衣使者,乃有戾太子之冤案。殿下想要清查官吏貪腐,在朝中可用御史臺,在郡國則有刺史府。若地方有疑,也可如去歲遣侍御史等巡察州郡。”

馬日磾和丁宮也都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反對的意見。

即便是此前從未反對過劉辯決定的樊陵此次甚至沒有兩不相幫,而是也明言反對。

哪怕劉辯解釋說他絕不會給這個新設立的府臺如繡衣使者那般持節的權力,只給其探查彙集四方訊息的權力,連逮捕審問都捨棄了。

但幾人似乎先入為主,始終沒有鬆口。

劉辯一時之間沒明白他們為何這麼堅定,尤其是他原以為一定會支援自己的盧植。

他既有些生氣也有些委屈,明明他為了徵得同意已經退讓了,卻得到這個結果……於是他說道:“從這兩年的各種事情來看,朝中與地方不知有多少碩鼠,我去年設立的監察從事也沒有發揮出我想要的作用,如今我只是想要了解宮外的訊息,諸公都不准許,難道是想讓我不聞不見嗎?”

盧植聽得此話,竟先是一愣,繼而才意識到,太子也才十三四歲而已。

面對小太子明顯的氣話,他語氣溫柔地安撫道:“殿下英明果敢,是國家的希望,臣等如何會閉塞殿下的耳目呢?”

盧植進一步站在小太子的角度出著主意:“近年來,尤其是鮑鴻之案,御史臺並未有所作為,本就失職。殿下若是有意,儘可以重選如田元皓一般的正直剛強之人為侍御史,監察朝臣。御史臺現今的吏員不足,也可為御史臺增加吏員,用以為殿下探查四方訊息。”

對於盧植為了安撫太子提出的折中方案,三公都紛紛表示贊同。

還當場出謀劃策,認為可以把御史中丞提到二千石或者和九卿相當的中二千石,再設立副手等等。

其實話說出口時劉辯便意識到自己不該這麼說的,但從後續的結果來看,似乎偶爾發點小脾氣也不是什麼壞事。

他說道:“既然馬公、丁宮、樊公都認為盧師說的話有道理,不妨定下個章程?”

……

其實劉辯沒考慮到,過去抄家,靈帝大多會安排宦官在場,甚至在更早靈帝還沒有察覺到宦官私下貪汙之舉的時候,乾脆就是由宦官主導這一切,朝臣根本插不上手。

劉辯新建府臺的話一出口,無論是盧植馬日磾還是丁宮樊陵全都想到了這一點。他們雖不知道什麼東廠錦衣衛,但並不傻,這麼一個為了整頓吏治而設定的獨立運作的新府臺,一聽就是很適合宦官插手的樣子。

盧植擔心的何止是繡衣使者,他更害怕的是宦官的力量再一次擴張。

盧植雖願意相信劉辯在宦官問題上對他的承諾,但他願意相信是一回事,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

在他看來,劉辯是絕對不會對宦官棄之不用的。

對於盧植來說,只要十常侍此等宦官還在,防微杜漸之舉,絕對不可不為。

甚至於,就算劉辯能做到不讓宦官影響到這一新府臺,那後繼之君呢?面對不知後果的變革,盧植本能的反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