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我,劉辯,三興漢室> 第68章 公若不棄(求追讀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8章 公若不棄(求追讀啊) (1 / 2)

自穿越以來,劉辯並沒有一味地主動去收集三國的著名謀士,更多的是順勢而為。

目前,劉辯遇到政務問題肯定優先詢問作為尚書檯代表的尚書令盧植,尚書檯本身也是人才聚集之地,有能力根據要求提供奏書公文的初步處理意見,其中不乏能成為三公九卿者。

遇到重大問題按照制度需要同三公商議。

此外,還有專門作為顧問的光祿大夫、中散大夫、諫議大夫、議郎,以及掌侍左右的侍中。

在劉辯的實際處理政務的過程中,這套機制已經足以幫他找出合理的應對方案。

就以被徵辟為黃門侍郎荀彧為例,劉辯根本沒有需要詢問他意見的必要,索性讓他作為後備幹部熬一熬資歷,先在任上幹著唄。

而且,他也不覺得現在的荀彧能比得上盧植、朱儁、黃琬、羊續這幫經驗履歷豐富之人。

但受來自後世的刻板印象影響,劉辯願稱賈詡是個例外。

值得他去主動求索。不求他成事,只要他別壞事。

劉辯還順帶著透過太尉府的文書瞭解了一下董卓軍隊的將校構成。

首先是作為董卓副手存在的西河郡都尉牛輔,賈詡便是在他手下擔任武職。

以此來看,賈詡其實並不算受董卓看重。

此外,劉辯還看到了別部司馬段煨、徐榮的名字。

而像在董卓死後比較出名的李傕、郭汜、張濟,和賈詡一樣,目前都還是牛輔的部下。

值得一提的是,以目前朝廷的朝議結果,幷州的官方力量沒有如歷史上那般整體南遷。

隨著八校尉的建立和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兩府部曲的補充完善,雒陽的常備軍事力量增加了近萬人,全是脫產的職業軍人。給了朝廷震懾四方的底氣。

只不過礙於新兵的佔比,西園八校尉仍需多加訓練才能形成戰鬥力。

袁紹雖然不甘不願地走了,但他對何進的影響還有留存。

在何進的建議下,董卓由後將軍、西河郡守轉任度遼將軍,負責防備鮮卑匈奴。

丁原則繼續擔任幷州刺史,在事實層面將幷州的漢軍的指揮權分開交給了董卓和丁原。

劉辯沒有理由反對。

如果董卓真能老老實實地戍守邊疆,劉辯覺得未必不能給他加官進爵,送他個善終。

但要說不防著他,那是肯定不可能的。

……

幷州位於邊地,刺史與內地不同,早就有了明確的領兵權。

所以朝廷對於邊地刺史的改革僅限於增派監察從事和提升兵曹從事的官秩。

刺史作為六百石的檢察官,原本的屬官最高只有百石。

雖說是位卑權重,但終究只是百石啊!

呂布就是這麼想的。

百石的刺史主簿,官秩竟連個縣尉都不如,和鄉上的嗇夫、遊徼一個級別。

呂布原本這種想法還不算強烈,畢竟之前他連百石都不是呢!

但隨著呂布眼睜睜地看著他認為不如自己的張揚張遼,被丁原派往雒陽,眼看著就要平步青雲,不滿的情緒在心中滋長積累。

這天,呂布受丁原召喚,剛一見面,便看丁原拿著一封信大聲叫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