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章 雞鳴不已 (1 / 2)

懷此憂慮,可劉辯能做的事情委實不多。

風雨帶來災禍的同時,也阻礙了朝廷的詔令向外傳達。

劉辯只能找找昔日救災時的經驗,收集各地糧倉的儲糧數量,說服靈帝準備救災。

靈帝看著劉辯找出的所謂“證據”,雖覺得劉辯杞人憂天,但想到劉辯的本心終究是好的,做個救災預案也花不了什麼錢,也就任由劉辯施為了。

劉辯不忘同時嘗試聯絡四方。

一日後,雒陽大雨初歇,小雨仍淋漓不斷。

雒陽周邊雖有房屋被大雨沖毀者,但終究沒形成水災。

隨著道路通暢,周邊的訊息一點點匯聚過來,劉辯發現,越往東大雨持續的時間越長。

雒陽東邊的潁川郡、陳留郡的雨水雖同雒陽一樣,未造成多大的破壞,但其順流而下,還將朝下游匯聚。

五日後,雒陽天晴,與河南尹只隔了一個陳留郡的梁國傳來訊息——大水漂沒百姓。

靈帝知道後,第一時間想的不是救災,而是感慨:“我兒竟有此天資!”

然後被劉辯催著去與三公商議救災相關事宜。

劉辯此前做的預案因為不知道究竟何地會出問題,不能因地制宜。

如今知道梁國大水,那麼位於梁國下游的沛國和徐州必然也好不到哪去。

就在三公府如火如荼的準備救災事宜時,在朝堂內部也產生了一股暗流。

隨著侍御史魯旭一封請罷免三公的奏書,之後跟進者眾多。

劉辯只覺得無語,就算罷免也要等救災完成之後啊!

只是他也明白如今的政治風氣,天降災禍,總要有人負責的。

三公不負責,難道要讓皇帝負責嗎?

所以他最終只選擇保住了曾經興修過水利的樊陵。

最終,皇帝乃罷司徒許相,拜光祿勳丁宮為司徒;罷司空曹嵩,遷太尉樊陵為司空;又拜射聲校尉馬日磾為太尉。

司空的本職工作中本就有掌水土事,劉辯也算是幫樊陵幹回老本行了。

接替丁宮成為光祿勳和太子率更令的則是南陽劉弘。

樊陵大約是從張讓等人口中知道他能夠繼續擔任三公乃是劉辯出力的結果,在之後面對劉辯時分外恭敬,每每劉辯提出什麼想法,他都會率先支援。

有一個三公願意做自己的應聲蟲,劉辯很快就體驗到了其中的美好。

怪不得古今中外的帝王都喜歡讓寵臣身居高位。

隨著救災糧食被有條不紊地運往災區,更多的訊息也傳到了雒陽。

此次共有七個郡國受到水災影響,山陽郡、梁國、沛國、彭城國、下邳國、東海國、琅邪國。

其中,只有五個郡國的徐州七佔其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