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章 文臣武將 (1 / 3)

劉辯其實並不在意什麼圍獵收穫。

他望著身邊的能臣將相們,這些人才是關鍵。

以盧植為首的公卿們端坐在臨時搭建的高臺之上,看著不時出現的滿載而歸的將士們,或是閒聊,或是討論政事。

以他們的年紀,已經沒了在山林之中狩獵的興趣。

近年來,朝中的公卿相對穩定,許多官職上都是熟面孔。

比如楊彪成為司空後空缺的衛尉一職,則由已經病癒的侍中羊續接任。

人事變動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朝堂的穩定性。而增加長吏主官在一個崗位上的任職年限,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一份很得認同的政治主張。

與公卿級別的大臣相比,反而是作為中堅力量的各處府屬掾吏們在劉辯的記憶中更有名氣些。

不說尚書檯原本的荀彧、陳群、郭嘉、孔伷等人,今年被以孝廉舉薦至三署的廬江郡人魯肅、陳留國人毛階,在經過三署考核之後,都被劉辯安排進了尚書檯守尚書郎。

此外,朝中還有劉繇、審配、陳琳、趙昱、張昭、崔琰、袁渙、趙儼、杜襲、繁欽等人,但任用人才不能只考慮名字而完全忽視年齡資歷。如劉繇、審配等,年齡資歷皆足,被公府徵辟之後很快就被舉為侍御史,但如趙儼等人,即便外任也至多為一小縣之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透過歷史,讓劉辯能夠分清誰有德行、誰有才能,這是劉辯在用人上的最大優勢。讓他不用為了鞏固地位而進行無謂的權力鬥爭,進而整日和臣子們勾心鬥角……

劉辯也不想分辨臣子們是忠於他還是忠於漢家天子,對他來說,結果都一樣。

……

而在離了高臺的劉辯身邊,正圍繞著一群將官。

不過此時夠資格出現在劉辯身邊的,怎麼也得是校尉這一級別的,次於校尉的軍司馬只能排在後面。

羽林中郎將朱皓朱文明乃是朱儁之子,在關羽離開後,考慮到他根正苗紅,且有賢名,劉辯最終選擇提拔了他。

歷史上,朱皓在揚州紛亂之際奉長安朝廷之命前往揚州擔任豫章太守,因為“善推誠以信人”,而被時任揚州刺史劉繇派去幫助他的笮融殺死,取而代之。

朱皓或許能力稍有不足,但能在亂世甘願奉令前往揚州,品行類父,值得信任。

而羽林郎作為戍衛東宮的軍隊,其最重要的就是忠誠。

畢竟朱皓轄制的羽林郎幾乎沒有出征的機會,而有出征機會的羽林郎則直接受皇甫酈管理,而朱皓並不會掣肘。

這就足夠了。

虎賁中郎將則是崔鈞崔州平,崔烈父子三人,司徒、西河太守……自先帝以來,崔氏皆得重任,可見一斑。不過若真去追溯過往,崔氏真正父子齊得重用的時間,還是崔烈走了先帝傅母的門路買官之後。

大概這就是崔烈的投名狀吧。

雖失了名聲,卻得了實惠,所謂一啄一飲,自有定數。

歷史上,崔州平在父兄死後,避難荊州,與徐庶一道同諸葛亮交好,慧眼識珠。

虎賁羽林的兩位中郎將列在劉辯身側,而劉辯的另一側則是西園校尉。

上軍校尉蹇碩、中軍校尉劉備、下軍校尉黃忠。

在西園軍重整之初,黃忠就被召回西園軍了,畢竟當初涼州最大的隱患盧水雜胡已經被平定了。在黃忠卸任的護羌校尉由原別部司馬徐晃接任,徐晃將會帶著“已經重新出發”的軍假司馬張飛作為副手,繼續鎮守涼州。

然後便是西園軍的兩位老人——馮芳和夏牟,兩人在當初皇甫嵩收復涼州之戰後期也曾參戰,戰功寥寥,卻也能說得過去,因著舊人的身份——而且馮芳還是蹇碩監管西園軍的一大臂助,是以兩人仍在西園擔任官職。

不過,在劉辯的安排之下,兩人麾下各有一位別部司馬,分別是張郃以及才被劉辯親自點名,從軍假司馬升上來的太史慈。

兩人之後乃是靠著軍功升為校尉的趙瑾和張楊,這兩人都是一步步從軍假司馬的位置上升上來的。

至於典軍校尉,則是出身涼州武威郡的段煨,其乃故太尉段熲的弟弟。

他此刻並未在場。

歷史上,在董卓當政之後,段煨雖是董卓麾下的大將,卻能在鎮守一方期間“修農事,不擄掠”,是董卓麾下大將中少有的能夠壽終正寢的人。

而在另一側,則是北軍五校尉。王匡、鮑信、毌丘毅之外,還有王瑰與周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