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2章 郡國學校 (2 / 2)

……

徐州,不僅黃琬到了這裡,何進也到了。

何進考察恢復地方郡國學校的第一站是潁川。

潁川私學最盛,但他的郡學卻辦得很好,受益的多為貧寒子弟。潁川太守李旻還會邀請潁川的大儒名士來郡學講學,看起來分外美好。

唯一的問題是郡學負責教學的文學等學識不如本地大儒,郡學的學生多向往私學,乃至於有身為郡學生卻常在私學聽課者。

有問題,但可以接受。

可是出了潁川郡,何進便感覺一地不如一地了。

汝南郡是人口大郡,但郡學生的人數只和潁川郡相差無幾,可實際上,汝南郡的人口比潁川要多上六七十萬,這代表著每年多三個孝廉名額。

汝南太守徐璆素有賢名,郡學生人數比不上潁川,但貧寒子弟的佔比還是可觀的,讓何進對接下來的行程滿是樂觀。

陳國學校雖然不太好,但因為曾經陳國相駱俊底子打得不錯,也沒到太離譜的地步。

梁國相是曾經的青州刺史趙琰,他當初因為先帝東巡時治下鬧黃巾而被罷免,後又被起復,他為人清廉,外加梁國人口不多,昔日遭水災時處在上方,受災情況算是偏輕的。

同隸屬於豫州刺史部的沛國情況差不多,只是土地、人口都多了些,沛相陳珪頗有才能。兩處的郡國學校跟潁川沒得比,但都稱得上是有模有樣。

他在整個過程中除了警告一下陳國國相外,在王朗和邴原的勸說下,沒有胡亂指揮,什麼都沒做。

直到這時,何進都有些覺得劉辯派他來做此事是大材小用了。

但他卻沒意識到,這一開始,便是巔峰。

緊接著,他便來到了徐州。

因為曾經四郡國遭災的緣故,徐州近些年來一直在恢復生產的階段,還有些當初逃難的人口在周邊郡國有了生計後乾脆不回來了。

整體民生不佳,這四個郡國的郡國學校情況不好也就不出意料了。

尤其是對於剛從豫州過來的何進來說,兩處情況對比,差距過於明顯了。

王朗是東海國人,見此情況也是覺得無甚顏面。

徐州刺史巴袛忙壞了,他前腳招待完持節的黃琬,後腳就忙不迭地招待前將軍何進。

面對眼前已經塌了一半的學舍,巴袛同樣振振有詞:“以前我求學時,條件更加艱苦,最後不也學有所成?”

這話讓王朗忍不住扶額,他和他的好友趙昱和張昭不喜巴袛,正是這個原因。

節儉不是壞事,但並非什麼時候都該一味地節儉。

不過郡國學校之事涉及二千石,嚴格來說和刺史沒啥關係,巴袛所言,頂多算是為東海相鄐熙辯解罷了。

可而今已然初夏,草木開始瘋長,蚊蟲開始滋生。這些早幾年就因為大水而傾覆的學舍一直在這裡,與巴袛的話相襯,竟有種諷刺感。

也不知巴袛是否真心為東海相開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