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7章 天下英雄 (1 / 2)

在以察舉製為主體的選官制度中,士人的名聲至關重要。

所以,便有了名士品評後輩,以作提攜之說。

許劭的特殊之處在於一般名士會在品評人物的數量上有所顧忌,但許劭卻是來者不拒。

由此,不僅許劭給被品評者帶去了名聲,被品評者為了自己的名聲,自然也會吹噓許劭的識人之能。

一來一回,堪稱名聲界的永動機。

所以看起來許劭與閻象完全沒有可比之處,拉攏心腹也有別的辦法。

袁術之所以猶豫,是因為許劭的立場。

許劭久在汝南郡,不乏有三公徵辟,皆不應命,他之所以來京,乃是聽說了太學之議,要來表達反對立場的。

但袁術馬上就不用糾結了,願意拉攏許劭的人何其多,也有不在乎許劭立場的,沒等袁術做下決定,許劭便走通了衛尉楊彪的路子。

只餘袁術無能狂怒。

他把許劭當首選,許劭把他當備胎。

袁術只能帶著怒氣,叮囑自己的備胎閻象好好準備,在太學之議上駁倒許劭。

……

似許劭這樣居於附近郡國,聽到訊息後才往雒陽聚集的名士賢良不在少數。

至於更遠一些的,只能無奈錯過了。

隨著雒陽的熱鬧持續下去,萬眾期待的太學之議終於開始了。

這天,劉辯起了個大早,告別了拒絕了同去太學的蔡琰,今天安排的事項只有一個。

羽林郎、虎賁郎,連同還留在雒陽的一部分北軍和西園軍都被調到了太學附近。

在被護衛著前往城外太學的路上,劉辯看起來參與太學之議之人的名單。

馬日磾派出了他的東曹掾趙昱,何苗派出了他的長史樂隱,董重派出了太學博士李儒,這是三人的代表。

作為支援一方的中流砥柱,董重也就罷了,馬日磾親自坐鎮,趙昱等人身後還有如張昭這樣的多個府掾。

倒是盧植這次沒有避嫌,直接舉薦了他的弟子涿郡高誘。

雖然現在盧植最出名的兩個弟子分別是劉備和公孫瓚,但真正繼承了盧植在經學上造詣的卻是高誘。

劉辯曾經請求盧植派人潛伏到何進府上,外通訊息,以防止何進做出什麼難以挽回的蠢事,盧植最後用的便是高誘,雖然後面沒派上用場。

在盧植成為太傅之後,高誘沒有入仕,而是繼續研讀經典。

對於高誘,劉辯需要和對待鄭玄之子鄭益一樣,用是肯定要用的,能力強就重用,能力不足也得好好安置。

劉辯繼續往下看去。

樊陵所推舉之人引起了劉辯的注意。

其人是受青州刺史陳紀之命前來雒陽公幹的州吏邴原,也不知樊陵是如何說服他留下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