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隗的傷終於養好了,但三公九卿暫無空缺,劉辯便將他拜為侍中,隨時能夠召見。
此次閱兵,他的位次更是隻在三公之後。
每每有一支功勳部隊路過,劉辯身邊的近臣們都要恭賀一番,此刻正是顯露文采的時候。
司空樊陵雖無七步寫詩的天賦,但勤能補拙,架不住他提前補課啊,別人恭賀兩句,而他就是出口成章的賀詞。
而且還是稱讚有功將士的,連諂媚都算不上。
有樊陵做榜樣,盧植、何苗、董重這樣的尚且能保持原樣,但三公之下的在場之人不得不內捲起來。
不然話傳出去,萬一被有心人解讀為對有功將士不滿……
袁隗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劉辯這麼看重他的情況下。
其實對於袁隗這樣的人來說,說幾句讚揚的辭賦不算什麼難事,但袁隗每每發言,都會得到劉辯的稱讚。
每句稱讚都像一把刀扎進他的心口。
讓袁隗再度回想起他躺在榻上,面對原本行事穩重的少帝的威脅,不得不接受封賞的那一日。
他而今的狀態,既希望劉辯的新政順利完成,袁氏也能因此繼續顯貴下去,又希望新政遭遇挫折,打擊一下皇帝的囂張氣焰。
但要真讓袁隗再在私底下搞什麼小手腳,他是決計不敢了。
現在袁氏,可以稱得上新政的先鋒了。
除了在雒陽的京官,袁氏在各地的二千石及以下,至少在明面上,都變成了新政的支持者。
作為袁氏族長,袁隗無論如何也不會損害自己的宗族。
心中扭捏,但袁隗只能接受,並嘗試著去享受。
對於袁隗的糾結,劉辯其實能感覺到一二,這一點從袁隗臉上越來越少的笑容上看出來。
但笑容沒有消失,只是轉到了劉辯的臉上。
……
閱兵之後,將士們自有朝廷準備的酒肉和即將宣佈的獎賞。
而為首的將校們,則得到了劉辯的接見。
“傅公!”劉辯親切地拉著傅燮的手,這還是兩人第一次相見。
“朕當初第一次看到奏書時,就看到了傅公的名字,不曾想今日終於見到傅公。”
傅燮在涼州絕對稱得上勞苦功高,孫堅在涼州屢經戰陣,保證後方的傅燮雖戰績不顯,然依舊功不可沒。
“傅公就是朕的酇侯啊!”
傅燮激動地連忙拜謝。
他雖是第一次見劉辯,但過去卻受了劉辯的很多恩惠。冀縣解圍,經略涼州,背後都有劉辯的推動。
天無二日。
過去先帝在時傅燮不敢表露什麼,但現在,他可以很明確地說,這就是他心中的明主啊。
傅燮有很多話想和天子說,關於涼州的治理,關於天下的治理……但他知道不急於一時,來日方長。
實際上,若非涼州還離不開傅燮,劉辯真想把傅燮調到京中來,他的尚書令還一直空著呢!
見過傅燮之後,劉辯繼續見了曹操、關羽、趙雲、張遼等人,向他們詢問起了在戰場上的種種。
前面幾人劉辯都比較熟悉了,只有張遼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