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進展很順利。
士大夫們不想放過渠穆和孫侖,他們不願意讓宦官再透過貢獻家產的事免去過去的罪過。
巧了,而今的劉辯也是這麼想的。
既然這樣,不如趁此機會讓這兩個為首者發揮一下餘熱。
最後一次為建設大漢舔磚加瓦。
在新漢律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機率還能青史留名呢!
這多是一件美逝呀。
然遺憾的是,這麼一件美逝,作為當事人的渠穆卻不願接受。
黃門北寺詔獄,此獄有專門關押朝中王公大臣的區域。
通常來說,對於有起復希望的王公大臣,獄卒們是不敢頤氣指使的,他們不僅怕當事人報復,也怕當事人的親人報復。
唯有一種例外,那就是有上面人的示意,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很遺憾,這兩種可狀況,對於渠穆來說,都是最壞的情況。
渠穆趴在牢房的一角,滿身傷痕。
忽然,他瞥到了一個人的身影,立馬扯著嘶啞的聲音喊道:“董將軍,董將軍,我有謀反案要稟告!”
我要死了,誰也別想好!
……
這不是董承第一次拜見皇帝了。
實際上,作為董貴人的父親,董氏女入宮的最大受益人,他從一個董氏旁支一下子升為了真真正正的皇親國戚,而非當初拐著幾道彎的那種。
董承覺得這並非因為他的運氣好有個適齡的女兒,而是他實打實的能力。
因為他在董太后的族人裡他已經是最最出挑的了。
沒有之一。
董承當然不會覺得是矮子裡拔高個,而是自信地認為自己此前只是懷才不遇罷了。
“陛下,坊間早有傳聞,逆賊張角曾與張讓和趙忠兩人勾連,接受張角奉送的錢財,而今從渠穆的證詞來看,此傳聞當真無疑!他二人還參拜過太平道。”董承的眉眼中難掩激動。
要是被他做成此事,成功翻了舊賬——那美好的前景……
“朕問你,除了渠穆的空口白話,可有證據?”
董承美好的暢想為之一滯,陛下原來可是稱他為“公”的。
欺君之罪,還涉及到謀反,按理說陛下不該勃然大怒的嗎?為什麼好似一點情緒起伏都沒有?
董承仍在做最後的努力,他想先把渠穆保下來,因為渠穆告訴他,他還了解其他中常侍的罪過。
“陛下,此事已過經年,證據只怕都被張讓和趙忠銷燬了,但若細心查詢,總能找到證據的!”
就算找不到不是也能製造嘛!
劉辯看向董承,後者久在軍中,初至朝堂,內裡的心思根本不加掩飾,與朝中的老狐狸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他問道:“此事還有何人知曉?”
董承瞥了一眼一直在殿中侍奉,偶爾指揮小黃門等宦官忙前忙後地送文書等物的郭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