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7章 不講武德 (2 / 2)

兵貴精不貴多,這兩萬多人中包含了一萬漢軍精銳,在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人敢小覷。

各處來的義從,尤其是南匈奴騎兵,由於常年應對鮮卑,有時還要面對漢室的徵調,最是精銳。

有了這些騎兵的加入,皇甫嵩與孫堅對從賊羌屯的攻擊更加頻繁,而漢軍總會留下人去金城報信。

金城郡。

韓遂已經劈斷了兩張桌案。

隨著部族遇襲的訊息傳到韓遂軍中,除了湟中羌、燒當羌等羌屯在韓遂後方的羌人外,諸多羌兵紛紛向韓遂告別去回援各自的部族,哪怕有些羌人的羌屯還不在受襲擊的範圍內。

而那些部族已經被襲擊的羌人則希望找回族人,甚至還有生出投漢念頭的羌人。

投漢一念起,剎那天地寬。

畢竟,從傳來的訊息來看,他們的族人大概還活著。

韓遂能聚齊羌人為自己所用,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在羌人中的聲望,他明白,此刻他一旦強行阻止羌人歸去,多年累積的聲望必將毀於一旦。

此前交換質子的信件始終不見回信,韓遂便知道馬騰背誓了。

不得已,他只能先留下防備馬騰偷家的羌兵,隨後親自率一萬餘羌胡騎兵前去救援。

之後又與閻行合兵,同樣將步卒留下固守城池,湊夠了一萬五千餘羌胡騎兵直面漢軍。這一萬五千餘騎是韓遂手中能拿得出的最強機動力量了,超過了漢軍中的騎兵數量。實際上,若非漢軍大兵壓境。他是絕湊不出這麼多羌騎的。

只是羌騎也只能在馬匹、刀槍與弓箭上與漢騎比上一比。論起鐵鎧和馬甲,則根本沒有可比性。

韓遂的想法是藉助騎兵的機動性不與漢軍決戰,並憑藉足量的騎兵壓迫漢軍的行動範圍,最後將此戰變回成漢軍的攻城戰。

他的想法很美好,為此還特意沒有攜帶步卒。

但皇甫嵩豈能讓他如意?

皇甫嵩與孫堅雖兵分兩路,但他二人本就刻意控制,兩路漢軍相距併不併不遠。他們本就對韓遂的到來早有預料,在探查到韓遂的訊息後,很快就合兵一處。

一眾將校都明白,此次將韓遂引出來,就是皇甫嵩謀劃中的決戰。

如能一戰擊破韓遂所部這股最大的叛軍,那麼接下來涼州的平定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皇甫嵩來說,這樣做可以省下好多錢糧!

負責三輔屯田這段時間,皇甫嵩每天都要考慮錢糧的問題——什麼時候放糧、放多少、能不能省下來……每一項都需要細細考量。

他對省錢的必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漢軍與涼州叛軍兩軍剛一對壘,皇甫嵩就聚集大軍,只留了少數士卒留守大營,隨後——全軍出擊。

這次皇甫嵩不講什麼計謀,只有正面的硬碰硬,強者勝,弱者敗。

見到這一幕,韓遂都愣了一下,他過去兩次面對皇甫嵩,皇甫嵩次次都先以守應對,怎麼這次就見面就打,不講武德?

你騎兵沒我多,見我這四捨五入兩萬騎放在這兒,不害怕嗎?

憑什麼啊!

閻行清楚韓遂出兵的目的,大聲問道:“大人,是戰是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