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沒將那晚發生的事告訴任何人,包括何鹹。
他見何鹹心思都寫在臉上了,心知自家傻兒子還是靠不住。
他忽然有幾分理解當初他的前長史王謙不理會他的暗示以他的兒子為婿了。
可何鹹已經是最出挑的了。
何進沒有陷入回憶太久,思來想去,覺得只按照袁紹的思路去做還是不靠譜。
忽然他想到,假如王謙在,會如何勸他呢?
大約會勸他不理會,或者將此事上報……
想到此處,何進有了主意。
三封信照寫不誤,除了聯絡感情,承認過去的錯誤之外,何進還將袁紹透過何鹹聯絡他的事也寫了上去。
寫完之後,何進在心中默默感慨:“本初在外還不忘給我獻策,我這麼做真是對不住他!”
然後毫不猶豫地交待何鹹:“明日將這三封信送出去。有人問你本初與你交談之事,如實回答就是。”
……
何進的信輾轉來到劉辯手中,劉辯一看,好傢伙,不愧是你,真不禁誇。
繼續閉門思過吧!
在劉辯接到信後,果不其然,何皇后派人來找他,希望劉辯就算不想再拜何進為開府將軍,至少讓何進能出出門。
而之後何苗也向劉辯坦白他收到了信,也向劉辯求情。
對此,劉辯只說了一句話便讓兩人不再求情了——“這封信就是大舅還要繼續閉門思過的原因!”
他沒說的是,這也是他沒對何進動手的原因。
雲臺殿內。
“拜見陛下!”
劉辯抬頭看了一眼袁隗:“司徒公來了,先坐!”
然後劉辯繼續看起了手中的奏書。
來者正是袁隗,他與劉辯的接觸不算多,可也知道劉辯不是無禮之君。
如今這般做,一定有緣故。他索性耐心等待起來。
如此,劉辯又看了四五份奏書,才收起了硃筆,看向修養極佳的袁隗。
“朕似乎與司徒公還未親切交談過。”
袁隗拜道:“陛下日理萬機,臣不敢輕易煩擾。”
“朕早就聽說過司徒公的名聲,從安公至司徒公,已是四世三公了吧!司徒公亦三為司徒,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正是如此吧!”
袁隗推辭說:“臣之先輩得帝室信重,方有今日。臣不如先輩多矣。”
“何必過謙?汝南袁氏人才輩出,世代俱有朝中肱股之臣。”
袁隗只是推辭,他知道皇帝的稱讚之後必有後話,一副面對誇獎誠惶誠恐的模樣。
不過劉辯本也沒指望袁隗這隻老狐狸露出什麼破綻,他繼續說:“朕讀史書,看到昔日安公面對竇憲外戚專權,屢次諫諍朝廷,剛正不阿,仗義執言,心中甚是嚮往。”
聽到外戚二字,袁隗心中一驚,面上卻不動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