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年間,烽煙不斷,沒有任何人可以輕易遠離這場時代的洪流,無論貧窮富有,無論高貴低賤,任何家族,任何個人,都在這場潮流之中,或搏浪前行,或隨波逐流。
在齊魯之地,有一戶富庶人家,吳姓,家中有一子,名起,自幼聰敏好學。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吳起顯然並不甘心就這樣經營著家族,做一個平凡而穩定的富家公子。他渴望施展才華,渴望權力,渴望巔峰。
家中良好的經濟基礎,給了青年吳起不斷探尋自己道路的資本,然而,在如此亂世,無論多麼富有,沒有足夠的權力和人脈,吳起即便有著滿腹才華和充足的財富,也無法輕易步入權力核心。何況一個穩定的權力圈子,本身就具備著極強的排外性。一個沒有什麼家世淵源的富家公子,顯然不可能輕易獲得話語權者的認可。這與才華和財富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高高在上者本身,並不太在意所謂的才華,更不會太過在乎民間那點財富。在他們看來,除非人才可以忠實地為他們謀求更多的財富,才有啟用的價值,而民間那點錢財,只要手中還有刀劍和權力,一夜之間,予取予奪。
吳起起初並不相信這個殘酷的現實,他四處追尋著,希望自己能夠獲得認可,一展抱負,然而他的不甘心和所擁有的家族財富,並不能給他走向終點帶來太大的幫助。在不斷地被盤剝和被欺騙之下,吳起四處碰壁,甚至到了把家中的錢財全部花光的落魄地步。
平凡之人之所以平凡,並不全因為他們不具備出色的智慧。嫉妒吳起家財的市井百姓,其實十分樂於見到一個原本比他們過得好,卻因為虛無縹緲的夢想而降低了生活質量的人是如何痛苦不堪的。隨著吳起的家財在追尋官道的路程中花費殆盡,並沒有人對他表示敬佩和同情,反而,冷嘲熱諷和閒言碎語,就像看似晶瑩潔白,卻結構複雜的鹽粒一般,鋪天蓋地地灑向了吳起滿是傷口的夢想上。
憤怒的吳起拔劍而起,殺死了幾十個嘲諷的鄉人之後,逃走了。臨行之時,他恨恨地咬著手臂,對母親發誓:“如果不能成為大權在握的官員,絕不回頭!”
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
——《史記》
富家公子吳起,就此成了敗落家道的落魄逃亡者,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並沒有氣餒,他始終堅信,無論什麼樣的挫折,都不足以動搖他的信心和夢想,無論什麼樣的羈絆,都不會成為他追逐權力的阻礙。戰國亂世,人命本如草介,雖然殺人逃跑,但破船尚有三根鐵釘,何況吳家雖然家道敗落,但是稍微運作一番,吳起也逃脫殺人後的懲罰。
這件事,更加堅定了吳起對於權力的渴望,他並不想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也像被自己殺死的鄉人一般輕而易舉地湮滅在混亂的世道里。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足以攪動風雲、扭轉乾坤的大人物,即便是死,即便付出一切,在他看來,都是值得的。
逃走的吳起很快拜在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他希望像當年的孔子一樣,遊歷各國,獲得尊重和地位。然而,一件家事的發生,卻改變了吳起的前進方向:他的母親,在家族衰落、兒子遠行,以及歲月的無情打擊之下,一病不起,溘然長逝了。吳起卻依舊遵守著當初的誓言:不為官,不回家。
曾子本是儒家學派,對孝道頗為重視,當得知了自己的門生因為個人原因而拒絕為母親送終這件事後,大怒之下,將吳起趕出門牆。至此,吳起和曾子都沒能料到,這件事讓一個未來偉大的大儒,徹底在命運的岔路口轉身而去。
被儒家排斥而出的吳起並沒有後悔,他似乎有些看清了自己想要走到終點到底應該需要什麼,這個戰亂不斷的世道里,堅持學習儒家,也並不見得適合自己。於是,吳起開始學習兵法,他終於明白了,所謂的仁義禮智信,在當下,不一定比刀劍更好用。而且,原本聰穎的吳起學習兵家之術後,就像推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一縷陽光照亮了他的仕途。需要強大武力保護自己國家利益的魯國君王,很快認可了這個才華出眾的年輕人。
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
——《史記》
齊魯之地雖然廣袤富庶,但是顯然如果只能有一個主人的話,無疑應該是齊國。因為齊國相對於這片土地上的其他國家來說,有著更加充足的財富和糧草,有著更加能征善戰的兇悍軍隊。對於擁有強大力量的統治者來說,他們往往希望獲得更加龐大的利益,而這片土地上,現在又有什麼比權力更能帶來利益呢?沒有一個君王願意輕易放手權力本身,此時,又有什麼比武力來的更有效呢?
公元前412年,齊宣公發兵攻魯,國力處於弱勢的魯國非常緊張,雖然魯穆公很欣賞和認可吳起,但是,事關國家命運,魯穆公也很謹慎。雖然想要用吳起帶兵抗齊,但是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這件事,卻讓他極其猶豫。
得知了魯穆公猶豫的原因的吳起,立刻做出了一件驚世駭俗之事:他殺掉了自己的妻子,向魯穆公表示決心。放下心來的魯穆公終於對吳起委以重任,吳起果然不負眾望擊敗了齊軍。
吳起殺妻取信,獲得權柄的行為在今天看來,簡直不可理喻。一個對待自己枕邊人都可以毫不猶豫地痛下殺手的冷血狂人,絕對是一個瘋子。然而,吳起殺妻,真的只是為了權力而做出的喪心病狂之舉嗎?一個瘋子的行為絕對無法為人預料,但是一個求學四方、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公子,如此作為,似乎有些詭異。這背後,到底蘊藏著怎樣的玄機?
其實,當吳起選擇了透過兵家之術步入政壇、實現理想的道路之後,他已經將所有人間的情感全部斬斷了。對於吳起來說,任何情感、事物、親人,對於他來說,都是一場戰爭之中可以動用的籌碼,他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人了,無論任何外物,都是其用來獲得勝利、實現目標的工具,想要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最簡單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要戰勝一切人世間的情感和糾葛。
只可惜吳起的妻子並沒有足夠的價值讓吳起利用和挖掘,所以,她成為了這位戰國名臣博弈人生、追求夢想中第一個犧牲的棋子。作為一個籌碼,她達到了吳起丟棄她的價值,讓自己的丈夫獲得了魯穆公的信任,然而作為一個女人,她失去了一切。無情的並不是吳起,只是這混亂的世道,獎勵和認可無情的人,並賦予這些無情者以足夠滿足慾望的實際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