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永遠都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所有的行政體系和領導者,都是為了能夠平衡和妥善地鎮壓這矛盾的工具。至於法律和軍隊,就是統治階級為了實現和滿足自身需要,所構建和製造的暴力機關。古往今來,莫不如此,齊國當然也不會例外。
公元前697年,齊襄公繼位,顯然,這位君王的理想和需求與大多數國人並不一樣。他透過權力來滿足自己對於美色的願望,透過軍隊來保持對國家的控制。但是,當他胡亂征戰、和表妹文姜私通等作為不斷地侵蝕著齊國的根基時,他沒有想到,當自己的利益和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發生衝突之後,總會有一方無法忍耐,並且最終採用暴力手段來奪回自身的利益。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的堂兄弟公孫無知終於選擇了用最為直接的手段來奪回自己的利益。在與齊國大夫管至父、連稱等人達成了共同利益目標之後,準備發動宮廷政變。
當年十二月,齊襄公在貝丘(一作沛丘)打獵,因受到驚嚇,從車上摔傷,連鞋也不知丟到哪裡。返回皇宮後,責令宮廷侍衛費(姓氏不詳,名費,一作茀)去找鞋,然而並沒有找到。感到大丟面子的齊襄公當即下令,對費施以鞭刑三百。
然而君王受傷的訊息很快被公孫無知和連稱、管至父等人得知。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的公孫無知等人當即決定發動政變。衝至宮門時遇到了受刑出宮的費。因擔心走漏訊息導致政變失敗,費被當場制服。
費稱自己剛受君王刑罰,心有怨恨,必不護駕,並解開衣服,讓公孫無知等人查驗背後鞭傷,公孫無知等人大喜之下,釋放了費。而這位侍衛隨即請求參加此次政變,並願先入宮中,在內策應。
不料費進宮後,卻將齊襄公隱藏到門後,安排孟陽偽裝成齊襄公睡在床上。良久不見動靜,公孫無知等人發覺被騙,立即率眾衝入。費與宮中侍衛、齊襄公寵臣等人開始了與公孫無知所部的戰鬥。戰敗,盡死。公孫無知等人衝入宮內,認出並殺死了偽裝齊襄公的孟陽,隨後發現了藏在門後的君王,動手斬殺,自立為王。
冬十二月,齊侯遊於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於車,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走出,遇賊於門,劫而束之。費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費請先入,伏公而出,鬥,死於門中。石之紛如死於階下。遂入,殺孟陽於床。曰:“非君也,不類。”見公之足於戶下,遂弒之,而立無知。
——《左傳》
然而公孫無知並不是一個能夠滿足大多數人需求的明君。憑藉著殺戮,在血泊中登上了權力頂峰的他,總是習慣用殘暴的方式對待屬下。終於,在他不斷地折辱和虐待下的齊國官員們發現,這個新君,似乎更可惡。
於是,齊國大夫雍廩在公孫無知繼位的第二年,刺殺了他。
初,公孫無知虐於雍廩,九年春,雍廩殺無知。
——《左傳》
齊國就此陷入了混亂,每個人都希望坐在王位上那個人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一旦那個掌控著權力和體制力量的君王不能做到的時候,就會口誅筆伐甚至舞刀弄槍。看來,坐在王位上的那個人並不是都願意承擔這份責任。畢竟當自己擁有足夠的能力來滿足需求之時,也不一定能夠保證自我需求能與大眾慾望和諧共處。
刺殺了公孫無知的雍廩並沒考慮到將來要怎麼做,總之這個死在他手下只當了一年大王的傢伙觸犯了他的利益和理想。雖然他認為自己是為國除害,但是那也許只不過仍舊是為了報復君王虐待之仇罷了。
王位上滿是鮮血,固然大多數人並沒有勇氣和資格去承擔帝國的責任,但是皇室龐大的體系中,有資格和野心的人物並不只有一位。當年遠赴他鄉,政治避難的兩位王子,準備回國即位了。
公子糾帶著自己的輔臣管夷吾和召忽自魯國返回,公子小白也得到了國內世家貴族的情報後帶著鮑叔牙火速趕回。
對於管夷吾來說,如果公子糾在這場王位爭奪戰中能夠獲勝,那麼自己的未來,將是一片光明。他決定馬上採取行動。帶領部隊前往公子小白回國的必經之路上進行埋伏。如果能夠襲殺公子小白,那麼這場賽跑就毫無懸念。釜底抽薪,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率領部隊一路追擊的管夷吾成功堵住了公子小白,此時,他並不打算和幫助過自己的好友鮑叔牙敘敘舊情、談談人生了。開弓,放箭!
小白應聲而倒,管夷吾揚長而去。殊不知這一箭並沒有真正命中小白的身體,而是被其衣服上的裝飾物擋住了。當然管夷吾沒能發現。小白也以出色的隨機應變能力,馬上裝作中箭詐死,騙過了管夷吾。
覺得完成了任務的管夷吾將這件事回報了公子糾,公子糾大喜,隨後也就放緩了回國的腳步,甚至還有閒心在路上游山玩水,吃吃喝喝。而詐死的公子小白,則藏在車帳中,向齊國火速趕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