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玉領命徹查將軍府,這幾日忙的他暈頭轉向,一系列暗中排查探訪,遺憾的是,並沒有什麼新的發現。還是回到了他們最開始的原點,最可疑的還是大人物。
想想也是,想要將軍手中的東西,也肯定潛伏在將軍身邊,方便下手嘛。璟玉想到這些的時候,覺得自己蠢得無可救藥,想扇自己兩巴掌。
關暮遠被皇上詔進宮還沒回來,璟玉在書房等他。
朝堂之上,眾大臣面面相覷,大氣都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就腦袋搬家。
此時的皇上正在發脾氣,那樣子實在是讓人看了膽寒。北宛交不出糧食,乾脆狗急跳牆,直言不諱的說要開戰就打,要糧食就是交不出。把皇上氣的雷霆大怒,這一群大臣,剛剛被嚇的半死。
尤其還有個不大清醒的文臣勸諫皇上收回詔令,這可是戳到痛處,當初頒佈詔令的時候都沒聽勸,現在勸皇上收回成命,額,估計是在捅馬蜂窩。
皇上金口玉言,說出來的話收回,豈不是出爾反爾,只怕以後在番邦面前毫無威信可言。再說若不收糧,將士兵馬都要捱餓,不捱餓就要裁兵,忠愛以武治天下的皇上是不會答應的。
養一群人,幫忙做事的時候又不堪重任,關鍵時刻掉鏈子,所以皇上才大發雷霆。
太子禁足期已滿,現在也在大殿上,由於被罰才解禁不久,他十分小心謹慎,一句話都沒說。
皇上在眾臣那裡得不到滿意答案,自是要問自己的兒子。
當皇上點名問太子的時候,關暮遠心道不妙,太子當然知道皇上的心思,為了博得皇上對自己的寵愛,他當然只會考慮自己的利益,至於其他的,那不是他關心的。
太子說:“啟稟父皇,兒臣認為北宛太過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太不把父皇和大原國當回事,兒臣覺得,此戰可打!給他們一點顏色,才知道誰才是這天下的主人。”
當“可打”兩個字蹦入關暮遠的耳朵裡時,他只感覺天快塌了。
皇上本就有此意,太子又剛好把他的心意說了出來,順勢高興的哈哈大笑,到底還是自己的兒子好,不像那些老臣一樣唯唯諾諾,前怕狼後怕虎的,不成大事。將太子殿下誇耀一番,又狠狠的罵了一通大臣。
最後就一句話,要打就打,狠狠的打!
四年前也是,就是一句話,打,狠狠的打。最後要不是挑撥敵國內亂,能不能贏,還不知道呢!可野心勃勃的皇帝不會這樣想,他只想要征戰四方,奪天下土地,成天下之王。
皇上一句話,眾臣苦不堪言,有話也不敢說,最後還不忘歌功頌德一番,說句陛下英明神武!
一錘定音,退朝!
關暮遠從大殿退出來,心事重重,沒走多遠,就被內侍官又叫了回去,說是皇上傳話。
關暮遠內心悻悻的跟著內侍官回去,臉上神色卻不敢懈怠。
大殿之上,皇帝正襟危坐,關暮遠一進去,就露出笑容,招呼他不用拘禮,關暮遠縱橫官場也不是一天兩天,當然知道禮節不可少的道理。
附身跪拜,皇帝立馬讓一旁的內侍官趕緊扶起來。
囉囉嗦嗦一大堆,還是在套近乎,無非就是要他盡力上戰場,不要命的替他掠奪疆土。
關暮遠很不喜歡這種拐彎抹角的方式,他習慣了直截了當的說話方式,聽皇上如此、如此一番,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折磨。
關暮遠趕回將軍府,到了已是黃昏獨自愁的時候。此時璟玉正在書房等他,兩人在書房一呆就是半宿。
璟玉得知兩國要開戰,心亂如麻,他第一就是擔心關暮遠的身體,好生休養就是一句笑話,現在連休養都不得行,怎麼好生休養。本想著能替將軍多擔待點,大多時候還是得靠將軍自己解決。
唉,一想到這些他就煩躁。
將軍府裡的問題也還沒解決,若是真的開戰,將軍就要去邊關領兵打仗,他也是要跟著去的,將軍府裡的妖怪趁機作亂可怎麼辦呢?
璟玉煩躁的不行,忍不住罵了句“該死的.”!
關暮遠當然知道他為何會如此,因為他也正想罵人,奈何身份問題,有所顧忌。他就當沒聽到的,讓那孩子解解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