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襲肺型針對鼻塞、流清涕、頭痛、嗅覺減退,主要藥方有蒼耳子散、小青龍湯。”
“脾氣虛弱型針對鼻塞聲重、鼻涕量多清稀、乏力,主要藥方有健脾通竅湯?、玉屏風散加減”
“增強免疫力及預防復發型,主要藥方有?玉屏風散、鼻淵湯”
“七八種型別,十幾二十種方劑,這也太多了點吧!”
看著手機上游老發過來的治療鼻炎藥方,林逸徹底傻眼了。
短時間內想試驗出這些藥方的藥效,並在患者身上得到實際治癒效果,壓根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更何況!”
“以後投入大批次中成藥製劑的生產,就必須減少系統合成藥材的用量。”
“誰都不是傻子,否則總有一天,有人會醒過味來。”
因為種種顧慮的存在,不得不讓林逸,從中儘量挑選合適的一兩副藥方進行試驗。
“風寒襲肺型的肯定不行,太有針對性了。”
“脾氣虛弱型,肺經鬱熱型,肺脾氣虛兼寒飲型這些都不行。”
“患者得了鼻炎去藥店買藥,他自己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種型別的鼻炎。”
“甚至沒有一定水平的中醫,都分辨不出來患者,具體是脾氣虛弱型,還是肺脾氣虛兼寒飲型的鼻炎。”
“給用藥方式設定太多的門檻,也不利於這種藥的大面積推廣”
涉及到挑選具體用作實驗的藥方時,中醫看病講究辨證施治、一人一方的好處和劣勢完全就體出現了出來。
就跟林逸手上拿到的這些鼻炎藥方一般,好中醫為什麼能在三副藥之內做到藥到病除,首先必須做到精準診斷。
可能病症表面上看起來差不多的兩個人,拿到的藥方,卻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兩種。
這其實不是考驗藥效怎麼樣,更多的還是在於中醫自身診療能力水平的高低。
可林逸要想大面積推廣的中成藥製劑,就必須最大程度減少中醫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讓這個中藥製劑具有真正的普遍性
“看來看去,只有增強免疫力及預防復發的這兩副藥,可以最大化的適應鼻炎人群。”
挑來挑去,林逸最後只能將視線聚焦到,符合要求的玉屏風散?和鼻淵湯這兩副藥方上。
玉屏風散?黃芪15克,白朮,防風6克?,適用體虛易感冒者,增強免疫力,減少鼻炎復發。
鼻淵湯荊芥10克,蒼耳子10克,辛夷薄荷6克,木通6克,黃芩6克,適用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急性發作期,改善鼻塞、頭痛、流膿涕等症狀。
“一副藥在感冒的時候使用,一副藥可以在任何時候使用。”
“兩副藥都有增強自身免疫力,從源頭上治療杜絕鼻炎復發的可能,並且基本上適用所有患者”
“系統,將玉屏風散和鼻淵湯用到的所有藥材,按照最大合成次數,分類全部合成出來。”
有了決定的林逸再不遲疑,從腦海中調出藥材合成欄面板,立即用藥材倉庫中的藥材進行合成。
好在兩副藥用到的都是常用藥材,量也不是太大,林逸的藥材儲備還算綽綽有餘。
【叮藥材黃芪,已強化10次,用途不變,藥效增加10倍,最多可強化10次。】
【叮藥材蒼耳子,已強化10次,用途不變,藥效增加10倍,最多可強化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