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到自己幾年前的遭遇,與絕大多數的觀眾一樣,王隊長此刻也是心懸一線,聚精會神地盯著大螢幕。
他發自內心地希望。
這個首攀珠峰的年輕人,可以善始善終。
活著走下來。
完成這個史無前例的登峰造極!
然而,這並不容易。
每個人對此都是心知肚明。
夏老也是如此。
符合國際規則的登頂活動,需要滿足很多條件,而下山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是完整的登山活動所必須經歷的事情,也是標誌之一。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
口收得好不好,就看此一役了。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難。
如果把這句話用到珠峰上,那就變成了:上山很難,下山更是難上加難。
當然,不僅僅是珠峰。
世界上任何一座8000米級別的雪山,都會用其獨特的方式,為登山者製造花樣百出的困難。
或是登頂之路。
或是下山之時。
仇視著將它們踩在腳下的登山者。
下山,成了雪山發起絕地反擊的最後機會。
棋差一招,先前所有的努力會付之一炬不說,登山者也會在此長眠。
此時,兩位登山界大佬的心裡活動都非常複雜。
也特別緊張,比登頂時更甚。
即便在休息室裡熬了一宿,也還是沒有一點睏意,目光片刻不離直播的畫面。
網路上,因為激烈的討論與持久不下的熱度,“下山”的話題一時間也被頂上微博熱搜。
在沒有任何暗箱操作的情況下,陸羽獨自一人徹底霸佔了熱搜榜的前三甲:“#8844登頂#”,“#雪山上的紅白黑#”,“#下山#”。
瞬間,這場人與珠峰的攻堅戰,到底會以怎樣的方式結束,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微博網友A:下山會更難,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失足!”
“微博網友B:祝願一切順利!”
“微博網友C:真的希望能平安回來!”
“微博網友D:如果羽神能成功下山,請轉發這條微博,現場抽一波3000元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