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除了嬰童之外,連林父林國忠、林母林宋氏在內,全家大大小小十幾口一起吃飯。
大廳內一片歡聲笑語,因為林泰來說了,這次大概會在蘇州住很久,這讓近年來聚少離多的家人都很高興。
林父想起什麼,對林泰來說:“你說的那什麼雙季稻,今年終於種出來了。”
林泰來大為驚訝,“父親還真折騰出來了?”
林父有點不滿意的說:“不過插秧時間把握不好,產量略稀少。”
林泰來就鼓勵說:“不要緊,父親可以繼續!若能培育成了,那就是大功德。”
說起來距離小冰河期也不遠了,也該未雨綢繆了,任何有可能緩解問題的手段都要試試看。
等林泰來和家人聚完後,按慣例又是大規模的接受拜見,林府又出現了各路人馬“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場面。
為了省事,林泰來坐在前堂接客,兩個門客錢世揚、周道登負責引見、陪客、送行等事情。
“知府屠叔方到了。”錢世揚看著名帖,先稟報說。
林泰來指示說:“讓屠太守等等,先把蘇州衛的李指揮和守備營的趙守備叫進來。”
李指揮指的是蘇州衛掌衛指揮使李天佑,而趙守備指的是蘇州衛指揮僉事兼守備營守備趙大武,也是和林泰來一起運過漕糧、搞過兵變老戰友了。
林泰來都沒問這兩人今天有沒有來到林府拜見,直接就喊人進來。
如果他們兩個今天沒來,那以後可以永遠不用來了。
錢世揚應了一聲“是”,就去大門口叫人了。
等到兩人進來,林泰來開口道:“今日時間緊張,閒話也不必多說了。”
然後對李指揮問道:“這一兩年因為朝鮮戰事,我讓你們從蘇州往山東運糧,往回運棉花,感覺如何?”
此時江南尤其是松江府棉布紡織業發達,棉花不夠用,而山東因為地質原因盛產棉花。
李指揮答道:“道途遙遠,而且阻隔了三道大閘口,效率不太高。”
林泰來就乾脆利落的說:“那今後就與鳳陽衛漕軍合作,我讓兵部去疏通了!
以後鳳陽衛漕軍空船回程時負責將山東棉花運到揚州,然後我們蘇州衛漕軍負責運回江南。”
林泰來要的不是販運棉花這三瓜倆棗,而是掌控江南和山東之間這條經濟紐帶。
在李指揮這邊說完,又對守備營趙大武說:“這次上朝鮮殺倭,有三百蘇州志士熱心報國,組成一心會隨我出征後,多有軍功。
朝廷允給升賞,約有百餘人可以出任隊長之類的底層營官,我們蘇州守備營能接收多少?”
趙大武有點緊張的回覆說:“守備營就這點兵馬,確實無法一下子接收如此多營官。”
林泰來便道:“再怎麼樣,也不能寒了這些為國殺敵志士的人心啊,不然誰還肯賣命?
如果蘇州守備營安置不下,那就往附近其他各營安置,比如守江口的金山營之類的地方都行。”
趙大武又說:“在下並非他們上司,無權說服他們啊。”
林泰來說:“我讓兵部給你一個安置志士的差事,你代表兵部去與周邊各營交涉,半年之內完成安置!”
這樣趙大武就不擔心了,承應道:“得令!”
然後又問道:“敢問君侯,這個一心會還存在嗎?在下能否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