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話事人> 第七百五十二章 釜山條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五十二章 釜山條約 (1 / 2)

林天帥和德川家康達成共識後,便共同擬定了和約條文,然後各自報送給國內。

當和約條文內容傳到京師後,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一片歡欣鼓舞。

主要是驚喜來的非常突然,君臣都沒想到,這樣大規模出兵還能掙錢,而且掙得不少。

按照和約規定,今年首期賠償這六十萬兩白銀,差不多就能覆蓋明面成本了。

而後每年流入的四十萬兩白銀基本就是純賺的,當今朝廷太倉庫白銀年收入大概是四百萬兩,每年四十萬兩相當於增收十分之一了。

這對連年虧空的國庫來說,堪稱是大補。

萬曆十八年西海甘肅用兵,萬曆十九年寧夏用兵,萬曆二十年又出兵朝鮮,萬曆二十一年繼續在朝鮮打,軍費開支始終居高不下。

林大帥四年來十二戰十二捷的赫赫武功,背後則是數以百萬計的成本。

因為國庫入不敷出而焦頭爛額的戶部尚書于慎行看到這個賠償條文,居然產生了喊林泰來“義父”的衝動。

要知道,雖然現在才五月份,太倉銀庫中就只有現銀五十多萬兩了,而老庫存銀也僅剩一百五十萬兩。

萬曆皇帝也很高興,一是戰事結束,還能有回頭錢,不用自己心痛的從內庫掏錢了。

二是甲山郡的臨江大銅礦那邊已經有了兩萬五千俘虜當礦工,據初步測算一年可以交納五十萬斤銅。

如果鑄造成銅錢,大約可以鑄造七千萬文,價值摺合白銀十萬兩。

這不算少了,像那御馬監圈佔了數十萬畝所謂草場,每年經營收入也不過幾萬兩子粒銀。

派礦監去各地開礦,往往折騰一年也沒幾千兩銀子。

況且這銅礦還只是初步開發,等礦工數目更多後,產量還可以繼續增加。

所以大明朝廷這邊喜聞樂見,對和約條文批准的很快。

但是倭國那邊明明距離釜山更近,但回饋則慢了很多。

林天帥對此表示理解,畢竟面對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完成心理建設也需要過程。

反正他也不著急,時間在大明天兵這邊,完全耗得起。

到了六月份的時候,倭國太閣豐臣秀吉的反饋終於傳達到釜山,准許了先前談成的和約條文。

被徵朝大敗局搞得有點內外交困的豐臣秀吉,面對和約條文也沒得選。

他必須要把被圍困的剩餘七萬五千兵將,以及被俘的那一堆親信解救回來。

有石見銀山在,分期賠付三百萬兩白銀還在承受範圍內。

而且西九州地方也不是豐臣勢力的核心區域,分封出去沒有那麼心疼。

時間耗到六月中旬的時候,大明天帥林泰來和倭軍總大將德川家康在釜山城外正式訂約,並且互相交換國書,史稱《大明倭國釜山條約》。

條約涉及的方面看似很簡單,無非就是兩國誓約修好、賠償數目以及方式、九州問題、被俘將領問題等等。

但具體落實起來,卻又比較複雜了,很多細節都要梳理。

當第一批二十萬兩白銀從倭國送到經略幕府行轅後,林天帥便對左右感慨道:“戰爭終於要結束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