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天帥唸叨的麻總兵正帶著萬把天兵主力,追殺後撤的倭軍中路和左翼。
德川家康犧牲了兩千人殿後,拼死拖延住了明軍騎兵,保證了大部分主力撤退到太和江邊。
不過在這時候,麻總兵發現情況開始變得棘手了。
首先,這裡太和江的河道是彎曲的,河岸也就向南凹過去一片。所以追擊到這裡時,軍陣的側方也是河道。
而且在側方河道上已經出現了倭軍的船隻,不知有多少火銃手在船上,可以依靠河流和船隻為掩護,幾乎不受干擾的進行射擊。
這對大明官軍而言,就是一個來自側面的巨大的威脅。
其次,越是靠近太和江,地面情況越複雜,有大片大片春汛後的爛灘塗地。
而大明官軍又大都是騎兵,這種地形對騎兵優勢非常不利。
很明顯,倭軍撤退方向也是有一定意圖的,這裡就是另一個預設陣地。
還有個情況就是,江面上的大量浮橋還存在著,倭軍主力仍然可以憑藉浮橋繼續撤退到南岸。
所以麻總兵觀察完戰場的形勢,也陷入了為難的境地。
是見好就收,以小勝結束戰鬥,還是繼續冒險強攻,不惜代價的爭取一場大勝?
此時麻貴又收到了新的訊息,倭軍右翼不退反進,已經插入後方,向己方後陣數千步兵發起突襲。
不過在林大帥的指揮下,後陣以戰車為掩體,已經穩住陣腳,暫時擋住了倭軍右翼的攻擊。
這個新訊息,讓戰場形勢更加複雜起來。
越是這種情況,越是考驗戰場指揮官的綜合水平和心理素質。
此時此刻彷彿每一個決策的壓力都是重逾千鈞,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勝敗。
旁邊先有部將扛不住了,對麻貴勸道:“大帥遭受攻擊,不如就此回師救援大帥!”
現在所有在朝鮮大明官軍的主帥、權勢滔天的林經略受到了敵軍攻擊,這就意味著出現了巨大的政治風險!
第一時間趕緊去救援林大帥,就是最好的態度,可以避免掉很多無謂的政治風險。
相反,得知訊息後不管不顧,哪怕有再多的理由,也抵不過林大帥心中的“懷疑”。
如果被林大帥視為故意“見死不救”,並且從此恨上,那可能就是得不償失了。
聽到左右勸告後,麻貴注視著前方倭軍,開口道:“現在就倉促收兵回師,很容易在撤退中引發混亂!
既會被眼前倭軍追殺,又有可能被倭軍右翼包夾,連我們也陷入倭軍的重圍之中!
畢竟倭軍在人數上遠多於我們,有足夠的兵力來進行分割和包圍!
如果真成了那樣,我軍就喪失所取得的勝勢,向著敗局轉變!”
左右又勸道:“還請三思!如果大帥遇到危險,後果不堪設想!”
很多名將為什麼在軍事上打了勝仗,但卻沒有好結果,就是因為在政治上丟分了。
麻貴這時候也終於體會到了,帶著一個“爺爺”來打仗,究竟是什麼滋味了。
有這麼一位“爺爺”在,不但平常束手束腳,就算獲得了指揮權,還是要看著“爺爺”的臉色。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真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