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話事人> 第六百七十九章 我最恨無禮行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七十九章 我最恨無禮行為 (1 / 3)

林經略大軍一路向東,出山海關進入遼東地界。

在路上收到一條訊息,萬曆皇帝又任命李如松為提督東征軍務總兵官。

林經略很不爽的看著這個任命,心裡就是一陣“賣麻批”。

先前他只奏請李如松為遼東總兵官,又徵調了麻貴、董一元等威望素重的老資格將官,不就是為了制衡李如松麼?

倒不是林經略對李如松這位老哥有什麼意見,在私人關係上絕對沒問題。

就是林經略認為,在他的下面,沒必要再多一個名義上也可以指揮全域性的主將,免得造成令出多頭,指揮體系混亂的情況。

畢竟他這個文武雙全的經略和別家督撫經略並不一樣,也會親臨前線指揮,並不是只在後方排程。

沒想到,他林泰來才離開京城沒多久,皇帝就也起了制衡他的心思,所以才會將李如松從“遼東總兵官”提升為“提督東征軍務總兵官”

這就是領重兵在外大臣的無奈,林經略又不能回京城去辯解,只能繼續趕路。

因為朝鮮事態緊急的緣故,林經略沒有在廣寧、遼陽這些遼東地區核心城市逗留視察,只是囑咐巡撫郝傑做好後勤工作。

萬曆二十年九月上旬,半島人民的大救星、未來半島的唯一太陽林泰來抵達鴨綠江邊的九連城。

這座城堡周長二里多,看似不大,但在鴨綠江沿岸的邊堡裡已經算是最大了。

在很多人認知裡,九連城應該就是大明萬里邊牆的最東端起點。

當然學術界也另一種說法認為,起點應該是稍微北邊的寬甸堡。

而且九連城的意義不僅僅是萬里長城起點,也充當著國門的作用。

在九連城的對岸就是朝鮮國的義州,與九連城隔江相望。

現在朝鮮國君臣就正困在義州,苦苦等待天兵過江,號稱的三千里江山如今只剩下義州了。

近二百年來,每當朝鮮國使團來朝覲大明皇帝,必定要從九連城進入大明國土。而且每年與朝鮮國的貢市地點,也是在九連城這裡。

這次大明天兵入朝,肯定從九連城這裡渡江最為便利,從地理上沒有太多其他選擇。

此時從稍微靠腹地的鳳凰城到九連城一帶,已經兵營遍佈,數萬大軍雲集。

林經略選擇了更靠前的九連城作為幕府駐地,原本九連城設有一名鎮江遊擊,現在暫時被趕了出去,官署也被徵用了。

林經略一邊在開始整訓各路兵馬,一邊開始與江對岸的朝鮮國君臣聯絡。

畢竟林泰來是帶著皇帝詔書來的,所以還有個任務是充當上國天使,將詔書頒給朝鮮國。

其實詔書也沒多少內容,總結無非就是兩點。

第一就是允許朝鮮國王過江避禍,暫時安置於於寬甸堡,以待局勢好轉。

第二就是給朝鮮國君臣吃定心丸,承諾儘快出兵,再造東國。

第三,正式告知朝鮮國君臣,已經將天兵東征事務託付給經略大臣林泰來,讓朝鮮國配合好。

得知經略大臣已經攜帶詔書抵達九連城,朝鮮國王就迅速派了一個叫趙敬高的遠接使過江先行接洽。

本來在林經略的心目中,肯定是部下的列位將官更重要,要接見也是先接見將官。

但沒想到朝鮮方面遠接使來的如此之快,林經略剛住了一晚上,次日朝鮮國遠接使就過江來了。

大明向朝鮮國頒佈詔書,並不是隨便一發就完事了,必須要有一套禮儀。

林泰來雖然覺得這很浪費時間,但也不能輕忽,不然就是丟了天朝上國的威嚴。

按照往常慣例,遠接使要先向大明使臣奉上《迎詔儀注》,仔細說明這次如何迎接詔書,以及各項禮儀規範,並與大明使臣進行商議。

林泰來收了《迎詔儀注》,就讓朝鮮國遠接使趙敬高先去休息了。

幕府屬員裡有個叫崔五魁的人,本是行人司行人,以前跟隨大明使節去過三次朝鮮國,對朝鮮國情況比較瞭解,這次就作為專業人才招納進了幕府。

此時林經略把崔五魁叫了過來,一起研究朝鮮國送來的《迎詔儀注》。

畢竟涉及到大量外交禮儀細節,他林泰來在這方面並不專業,萬一丟了臉就罪莫大焉。

果然崔五魁看了看後,就立刻指著一行字,向稟報說:“這裡有問題!”

林泰來看向崔五魁所指的地方,上面寫著“行鞠躬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