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沒人反對“不拘資品”這個原則,王天官就趁熱打鐵的說:
“資格問題便如此議定,那麼今日廷推章程的第二條就是關於推舉過程的安排。”
隨後又解釋道:“備選範圍擴大後,潛在的人選就太多了。在場諸君二十來人,只怕人人心中都有本賬。
為防止出現一二十個候選人,然後七嘴八舌難以議定情況,所以要對推舉過程做出相應安排,保障廷推順利進行。”
有性子急的人叫道:“天官速速明示章程,然後開始就是!無論怎麼推舉,最後還不是要看人望?”
王天官看著別人有點不耐煩了,就言簡意賅的說:“推舉過程安排為兩輪,第一輪次叫初議,第二輪叫決議!
第一輪初議中,所有人都可以提名一個人選。只要有半數以上大臣贊同,被提名之人自動成為候選人,參加第二輪決議。
而在第二輪決議中,則對候選人進行議論,推舉出名望最高的兩人為最終結果!”
王天官提出的章程簡潔明確,效率也高,大家沒什麼好反對的。
總比幾十人一團混戰,互相七嘴八舌的扯皮要好。
有的時候扯皮兩三時辰沒結果也就算了,還有說急眼了動手武鬥的——不要以為文官就不打架了。
當然,自從林泰來在朝廷參加工作後,有他在場時,廷議中的武鬥現象就絕跡了,大臣再急眼也不會選擇動手。
所以實事求是的說,對於朝廷會議秩序的文明進步,林泰來也是做出過卓越貢獻的。
將今天的章程定下後,就到了萬眾期待的搖人環節,所有人都有些迫不及待。
這次有資格的範圍擴大了,人人都似乎有親朋好友可以提一下試試看,萬一就成了呢?
好幾個不在場的總督、巡撫被提溜了出來,充當了投石問路的角色。
不過現實還是那些給抱有僥倖心理的人上了一課,過半數贊同不是那麼好得到的。
一開始被丟擲來的試探性提名,沒有一個能過半數的,大都只有零散幾票贊同。
今天參加廷推的人有二十一名大臣,清流黨人加山陝幫大約三分之一,林黨加申黨餘孽大約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屬於混亂陣營。
所以這次要想票數過半透過初選,起碼要在清流黨和林黨之間獲取一方支援,然後再拉攏幾張散票。
普通的散戶哪能做到這點?被提名出來也是炮灰。
看著那些亂七八糟被提名的人都沒透過,一直擔心被隨機項干擾的陸光祖稍稍放了心。
看來“不拘資品”帶來的影響,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還是要穩住以我為主。
所以陸光祖站了出來,開口道:“我推舉原武英殿大學士許國!”
這個提名說出來後,稍微嘈雜的東朝房瞬間安靜了下來,眾人心裡齊齊一個“臥槽”!
大家忽然意識到,原來還有這麼一個特殊的在野前大學士存在。
一年半之前,因為西直門忠烈太監事件,許國被迫辭官。
其實在大明,已經退休的閣老重新起復,再回內閣上班並不是什麼稀罕事情,規則上沒問題。
但許國的特殊之處在於,第一他是林泰來的老師;第二,如果他要回來,只怕就要頂掉趙志皋的首輔位置了。
畢竟按照規矩,誰進內閣時間早,誰的位次就在前。許國可是萬曆十二年就入閣了,他要是回來,肯定位列趙志皋之上。
這事有很多先例,比如嘉靖二十四年夏言回來後,嚴嵩就要降為次輔。
所以甚至可以說,排除剛辭官的那三人不算,許國是當今理論上唯一有可能搶走趙志皋首輔位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