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侍讀、陝西行太僕寺少卿、吏部考功司郎中、禮部主客司郎中、兵部通訊司郎中(籌備中)、參贊陝西軍務、討逆監軍林泰來回到京師時,已經是七月中了。
距離他去年離京趕赴西北,差不多正好一年。
大軍押著十幾個有名號的叛將,耀武揚威的從德勝門入城,接受著百姓的夾道歡呼。
林監軍在德勝門停留了一會兒,檢查了一下城門,發現自己的那些題詩儲存完好,這才滿意的走了。
我大明是法治國家,叛將在獻俘禮、斬首之前,要由刑部過一手,表示明正典刑。
監督著李如松把被俘叛將移交給刑部後,林泰來就徹底完成監軍任務。
然後就先回家,和白秘書一起休息了。
這個夜晚,京師十分平靜。
兵部員外郎申用懋下了班後,跑到林府,有點擔憂的說:
“你這次功勞太多、太大了,該如何是好?朝廷甚至有人提議,要給你封爵了。”
對方明顯是替申首輔來傳話的,林泰來笑道:“文臣封爵?賊子欲將我置於爐火上耶?”
申用懋:“.”
這個意思是沒毛病,但語法太容易令人誤會了,能不能換一種語法來表達?
“自古以來功高難賞,先走一步看一步吧。”林泰來長嘆道,“對了,提議的爵號是什麼?好聽麼?”
申用懋:“.”
怎麼?如果爵號好聽,你就想接受?
連同申用懋在內,林泰來今晚只接見更新社成員,其他一概拒見,親疏之別一目瞭然。
林泰來問了問眾社員近況,大都過的還可以。
只有王禹聲、潘士章這兩個當御史的人,自從陸光祖到都察院為左都御史後,日子就比較鬱悶。
本來他們這兩個林泰來圈子的人,在言官群體裡就屬於異類,如今都察院主官換成了敵對者,更是被拿捏的死死。
原本左僉都御史趙煥算是自己人,還能照拂一二,但趙煥去年升為鳳陽巡撫兼漕運總督。
所以王禹聲、潘士章在都察院要勢力沒勢力,要後臺沒後臺,處境就越發艱難了。
林泰來便安撫說:“且再忍耐幾天,等我整完陸光祖再說。”
次日清晨,勤奮的林泰來去都察院門口練大槍。畢竟這裡離家近,場地又寬敞,非常適合晨練。
就是在晨練中,林泰來不小心和左都御史陸光祖的儀從產生了一點衝突,然後又失手把左都御史儀從數十人都打傷了。
而後林泰來為了表示歉意,非常誠懇的對大轎裡的左都御史陸光祖說:
“作為一個七戰七捷、先登破城的功臣,就用一次功勞來抵消今日之過錯吧。”
示威完畢,回京後第一次上班的林泰來選擇了翰林院。
無論有多少兼職,翰林官身份才是真正的核心。
就像很多翰林,名義品級都升到侍郎了,但核心還是從五品侍講學士、侍讀學士之類的。
七戰七捷、先登破城的功臣邁著豪橫的步伐,跨過了翰林院登瀛門。
不過剛進了翰林院,林泰來就覺得這裡的氣氛不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