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拿下河西后,休整一段時間後便進攻河東,靈州城首當其衝。
哱拜的夢想是效仿西夏李元昊舊事,那就必須要在河東打下地盤。
三月中旬,在靈州城外,林泰來和李昫大敗哱承恩率領的叛軍,取得靈州大捷。
參戰的達參將再次如痴如醉,大捷也能和吃飯喝水一樣嗎?
隨後林泰來和李昫率軍前進,反攻到河西。
出現逆風局後,叛軍主帥哱拜在寧夏鎮城坐不住了,親自率軍進攻偏師趙武佔據的玉泉城。
想著先擊破實力較弱的西南偏師趙武,然後再回頭去戰林泰來、李昫。
不過趙武在玉泉城也堅守住了,哱拜陷入進退兩難。
三月底,林泰來和李昫率軍及時趕到玉泉,前後夾擊大敗叛軍。
玉泉大捷後,哱拜逃回了寧夏鎮城,堅守不出。
達參將如痴如醉,從西寧到甘肅再到寧夏,半年五次大捷是什麼體驗?
難怪林太僕在西寧時就說,如果真按軍功升官,首輔都不夠他升的!
而林泰來終於能鬆口氣,一個月來東奔西跑數百里,總算把前期的大捷都蹭到了
不對,是成功的加速了勝利程序,減少了戰爭創傷。
從此叛軍完全喪失了進攻能力,官軍輕而易舉的收復了除了寧夏鎮城之外的河西四十七堡。
到此萬曆寧夏之戰的第一階段基本結束,比原有歷史提前了近一個月,這就是林泰來的功勞。
寧夏鎮城也就是後世的銀川,乃是當今西北雄城,城牆高大堅固。
而哱拜叛軍雖然喪失了進攻能力,但龜縮起來,還是能湊出兩萬兵力死守,而且外面還有虜騎遊蕩支援。
就憑現有的參戰官軍,實在沒有能力攻打寧夏城,連圍困都做不到。
沒有幾倍於守軍的兵力,就不要想攻城了。
而且戰爭打的太快,現在官軍糧草都快接濟不上了。
故而暫時只能等待朝廷調動的外鎮大軍過來支援,才能進行下一階段攻城戰鬥。
據悉朝廷已經委派麻貴率領大同鎮兵、李如松率領宣府鎮兵、董一奎率領延綏鎮兵趕往寧夏支援。
在這個時候,葉總督總算能稍稍放心了。
至少用最快時間把局面扳回來了,沒有辜負朝廷重託,想必皇帝陛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吧!
在休整備戰的時候,葉總督將第一階段戰報匯總了一下,發給朝廷。
北線平虜堡大捷,林泰來和蕭如燻和達雲;
東南線靈州大捷,林泰來和李昫和達雲;
西南線玉泉大捷,林泰來和李昫和趙武和達雲。
皇帝和朝臣們看完戰報後,心裡緩緩打出了一個問號。
寧夏之戰到底是誰在指揮?怎麼哪裡都是林泰來的身影?
總督葉夢熊的任務只是寫戰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