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布,顧名思義就是內容明露於外,不加任何密封的文書佈告,旨在讓更多人知道內容。
軍事捷報就經常採用露布的形式,以公開宣示武功,振奮民心士氣。
所以發展到現在,露布漸漸的就成了捷報的代名詞。
在鄭總督認真核實完畢後,林泰來的兩次大捷就採用露布的形式,從西北一路傳到京師。
萬曆皇帝在剛起床時收到了捷報,心情大好,差點又上朝了。
其後皇帝一邊吃午飯,一邊派人去問內閣,要不要把林泰來叫回來,辦場午門獻俘典禮?
但是皇帝這個不靠譜的想法,被理智的內閣勸住了,就連趙四也反對。
一是從各方面來說,這兩場大捷還夠不上戰爭典禮的檔次。
只能算是無數次邊境衝突的加強版,還是防禦反擊性質的。
二是西海真正的敵方是火落赤,先前兩次大敗明軍的也是火落赤。
現在火落赤還在活躍著,搞凱旋禮實在是不倫不類。
萬一後面明軍又敗給火落赤,那皇帝還有什麼臉面?
於是皇帝初聞捷報的激情過去後,也就熄滅了獻俘禮的想法。
捷報在朝廷中傳開後,眾人的感覺大概就是,既在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是因為,林泰來和大捷這個詞之間的關聯實在太陌生了。
林泰來除了兵變和對付女酋長,根本沒有任何邊鎮軍事經驗啊!
情理之中是,林泰來好歹也是奪過武狀元的九元真仙,星宿下凡能打仗似乎也沒什麼奇怪的。
另外,很多人還幻想著,如果林泰來打仗開啟心了,能像正德皇帝那樣沉迷於邊鎮武功,不願意回京師就更好了。
與捷報一起送來的,還有鄭總督對大捷功臣的林泰來的推薦。
鄭總督奏稱,林泰來兩次大捷並且斬了兩大酋首,使得作亂虜敵對林泰來恨意頗深。
而林泰來現如今又是朝廷門面,安危不可輕忽,留在邊鎮前線危險係數很大。
同時總督行轅內部沒有官職設定,不方便為林泰來敘功升職。
故而提議將林泰來升到陝西腹地,負責督理糧餉。具體該如何配置林泰來的官職,請朝廷酌處。
皇帝沒有將鄭總督的舉薦下發部議,直接讓內閣商議,如何升賞林泰來。
因為天氣寒冷,申首輔不小心生了點病,在家臥床休養。
所以本次內閣會議由次輔王二錫爵主持,王三家屏、趙四志皋上桌。
性格上更強勢的王三率先發言,“這有什麼可商議的?
若要委派林泰來在陝西督理糧餉,給他升一個正四品右僉都御史不就行了?
從正五品到正四品,也配得上他的大捷之功了。”
王二雖然是個大聰明,但林泰來這事和他關係不大,懶得多費心思。
只是下意識覺得有點奇怪,王三今天怎麼對林泰來這麼好?
林泰來差遣本來就是參贊陝西軍務,如果再加一個右僉都御史兼理糧餉,是不是有點眼熟?
一般巡撫的官職全稱就是右某都御史、巡撫某處、參贊軍務、兼理糧餉、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