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次日,林修撰作為一個新人還不好意思隨便曠工,只能去上班。
他扛著一根三丈長棍,邁進了翰林院登瀛門,長棍的另一端用厚皮囊包裹著。
門官冷哼一聲,別以為用厚皮囊包住了槍頭就認不出來,這分明就是一杆大槍!
在狀元廳前的空地上,新科文狀元把官袍袖口扎住,虎虎生風的耍起了大槍。
反正上班也是閒著沒事,不如趁著好春光練槍。近數月沉迷於科舉,槍法有所生疏,也應該多練練了。
再說沒幾年就有萬曆三大徵的功績可以蹭,武功不能放下。
幸虧狀元廳這邊人少,練槍不影響什麼。
唐文獻從中庭方向走了過來,一臉懵逼,還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
林修撰不但是劫修,還要武修?
“你怎麼能在這裡練槍?”唐文獻下意識的說。
林修撰暫停了下來,反問道:“你的意思是,讓我去學士正堂前面的中庭去練槍?
那邊確實更寬敞,可是我作為一個新人,這麼扎眼不太好吧?”
唐文獻:“.”
林修撰正好休息一會兒,隨口閒扯道:“你去哪裡了?為何這麼晚才過來?
我還以為你以後不想在狀元廳,準備換到講讀廳去,心裡還遺憾了半天.”
唐文獻忽視了後半句,答道:“你不知道我們翰林定期在後院柯亭聚講嗎?
如果有什麼旨意通告,也會當眾宣佈,省得一個個通知了。”
林修撰才不想去參加聚講,他的學術連顧憲成都不能碾壓,怎麼和一幫翰林天天談經論道?
“今天有什麼訊息嗎?”林修撰岔開話題。
唐文獻情緒忽然有點低落,沉聲道:“今天有兩道旨意,第一道說,奏對數多,皇上不耐勞劇,今後不臨朝視政,並免去在京升授官面謝之禮。”
這意思就是,以後沒大事就不開君臣面議的朝會了,升官的人也不要來面君謝恩了。
林修撰對此非常淡定,這才到哪?
現在萬曆皇帝偶爾還能召見大臣說說事,再過十幾年,只怕連內閣大學士都記不清皇帝長啥樣了。
又聽到唐文獻說:“第二道旨意跟我們翰林院沒多大關係。
因為兵部曾奏說近來邊防廢馳,閱視宜嚴,於是皇上下旨,選內廷官九人分頭巡閱九邊,並嚴核邊臣是否失職。”
“嗯?竟有此事?”這條訊息成功引起了林修撰的興趣,腦中瘋狂的運轉盤算起來。
最後結論是,這個差遣應該爭取!
第一,可以熟悉邊鎮情況,積累經驗,為幾年後混軍功打基礎。
等到需要出征時,朝廷肯定優先選擇有邊鎮經驗的大臣。
第二,隆慶議和後,大部分邊鎮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安全上沒有問題。
至於幾百人規模的入侵或者衝突,林修撰還不放在眼裡。要是遇上了,還能順手刷點業績。
第三,可以去遼東鎮巡閱,有李家關係,肯定好辦事。
以後在朝鮮開打時,作為剛去過遼東巡視的官員,更容易獲得機會。
第四,自己在翰林院無事可幹,接不到合心的宗門任務,抄書又有人代勞,還不如出差刷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