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尚書本來以為,林泰來會拿著朝鮮國的表諮文又會弄出些么蛾子。
但是沒想到,第二天林泰來就老老實實的按照程式,將回文草稿呈報了上來。
這些迴文就是對“國書”的回覆,都要提前擬定好。然後等到覲見禮時,由皇帝當場發給使節。
當然以現在皇帝不出宮這情況,使節想見皇帝多半是沒戲,但前面該走的程式、該做的準備還是不能少。
看了看林泰來呈上來的迴文草稿,於尚書略略皺眉道:“語氣是不是有些太過於嚴厲了?”
林泰來反問道:“哪裡嚴厲了?”
於尚書指著草稿裡的段落,質疑說:“為了朝鮮國和倭國通使互訪之事,就嚴厲訓斥向來恭順的朝鮮國王,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無事生非?”
於尚書這個質疑倒不是針對林泰來,確實是公事公辦,不認為應該如此嚴厲。
於尚書主要是出於兩點考慮,第一,太祖高皇帝將朝鮮列為不徵之國,只要維持表面藩屬關係就行。
朝鮮國向來比較恭順,大明對朝鮮國事務也很少直接干涉,連誰來當國王都不怎麼管,更別說與他國的通使互訪了。
這心態就像一個人看螞蟻,會在意由哪隻螞蟻來當蟻后?
第二,當年倭寇也不是倭國“朝廷”派的,況且現在倭寇之亂已經平息。
為了與倭國通使互訪就斥責朝鮮國王,屬實有點沒事找事,顯得大明朝廷小雞肚腸,缺乏胸襟氣度。
不只是於尚書,換成朝中任何一個大臣,想法大概都和於尚書差不多。
雖然遭到了上司的否定,但林泰來還是淡定的說:“草稿就是這樣,下官不會更改。”
於尚書順勢說:“那就讓儀制司草擬,其實本就該由儀制司執筆。”
“好!”林泰來扭頭就走,絲毫沒有拖泥帶水。
這又讓於尚書產生了巨大的疑惑,林泰來應該是死纏爛打、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怎麼今天如此乾脆利落的就認了?
不對勁,今天的林泰來很不對勁,但又想不出哪裡不對勁。
常言道,未知的才是最讓人恐懼的,於尚書陷入了疑神疑鬼中不能自拔。
又過一天,四閣老王家屏突然從內閣打發了一位中書舍人來禮部,向於尚書傳話。
“林泰來上疏噴大宗伯你了!”那中書舍人說:“他彈劾大宗伯你和儀制司目光短淺,不通夷務!”
於尚書神色反而輕鬆了下來,“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心了。”
來傳話的中書舍人:“.”
這前言不搭後語的,你放心個什麼?怎麼感覺這禮部尚書也精神不正常了?
本來於尚書一直擔心林泰來施展什麼陰謀詭計,如果只是彈劾,那就不叫事了。
“他為什麼這樣彈劾本部?這總需要一個理由吧?”心態已經鬆弛下來的於尚書好奇的問道:“難道只因為本部不同意在國書裡嚴厲訓斥朝鮮國王?”
那中書舍人答道:“林泰來奏疏裡說,倭國主動提出與朝鮮國通使,乃是為了窺探朝鮮國虛實,假道朝鮮國入寇我大明。
偏生朝鮮國不明陰謀,只因畏懼倭國兵強,竟然迎合回訪,理該訓斥!
不出數年,朝鮮國必將招致災厄,受倭國之害!而今日訓斥朝鮮國,正是為了使其警醒!
可嘆朝中有關大臣盲目自閉,不通夷務,連倭國對中國之狼子野心都看不出來,又對諸國運勢毫無籌謀之意,真乃尸位素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