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林修撰帶著數十條打手,微服出行,夜訪申府。
“遣內廷官巡邊這件事情定下了沒有?”林修撰對申首輔問道。
申時行無奈的點了點頭:“確定了,明天就下發。”
林泰來得意的說:“其他閣老先前反對又怎樣?純屬吃飽了撐著多餘!
我林泰來出來混最講信用,說搞定他們就搞定他們!也就是多用一兩天的事情,沒什麼難的!
對了,把我分到哪裡去了?”
申時行又答道:“宣府鎮。”
林泰來詫異的看了眼申時行,“你也被李如松的銀子收買了?”
畢竟最希望林泰來去宣府的人,就是李如松,其次才是王司徒。
申時行頓時氣得想打人,先仰頭看了幾眼牆上的“制怒”條幅後,才答道:
“老夫豈會將國事視為兒戲?只不過因為你年輕經驗少,目前宣府局勢最輕鬆,最適合你而已!”
申時行這樣安排,確實是完全出自公心。
過去宣府鎮是九邊之首,是重中之重,九邊裡最緊要的地方。
自從二十年前著名的隆慶議和以後,邊鎮局勢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北虜部落眾多,大體上分為右翼和左翼兩大股“集團”,其中右翼勢大,三邊、宣大面對的都是右翼。
而北虜左翼雖然是所謂黃金家族正統宗主部落所在,但勢力小,幾十年前被迫東遷後只面對薊遼方向。
當年那次隆慶議和,大明朝廷並不是與全部北虜議和,而是隻與統領北虜右翼的俺答汗議和。
並且通貢賞、開邊市,與北虜右翼實現總體上的和平相處。
但出於某種策略,朝廷對北虜左翼仍然拒絕議和,和過去一樣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來,遼東鎮李成梁刷出的軍功最多。
因為只有直面北虜左翼的遼東還在連年打仗,其他地方大都是偶發性的小規模衝突。
而過去防守任務最重的宣府,在議和之後反而成了最輕鬆的方向,而且距離京師也最近。
所以申時行很公正的認為,林泰來這種就是為了鍍金的官場生瓜蛋子,也只能去宣府了。
那裡情況最簡單,最不容易出事,最適合鍍金。
至於遼東鎮這種局面最複雜的地方,怎麼能放任林泰來過去亂搞?
首輔是要總攬全域性的,不能由著林泰來一個人的想法就在國事上胡來!
“別廢話,朝廷已經決定了,你就去巡閱宣府!”申首輔難得霸氣的說。
林泰來也沒法子,只能接受官場的現實,總不能為一個破差事,連首輔都搞了吧?
及到次日,果然看到派遣內廷官分別巡閱九邊的詔令下發。
“兵科都給事中張棟閱視固原;吏科左給事中候先春往遼東;兵科給事張貞觀往山西;工科右給事中踵羽正往延綏翰林院修撰林泰來往宣府”
在一大堆給事中裡面,夾著一個翰林院修撰,竟是如此的醒目和拉風,讓朝臣們想不注意到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