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楓與曹操之間達成的共識,將朝廷重新搬回洛陽,也就正式的提上了日程。
好在,所有的東西都是現成了。
原本皇宮所在的位置上,一座巨大的議政大廈撥地而起,這裡將成為以後帝國決議的心臟所在。
在雙方主要人員到齊的情況下,經過劉楓的提議,反覆的磋商之後,同意了劉楓將朝政改組的決定。
新的政體採用三省六部制。
三省者,分別為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組成。
中書省為政令釋出的中樞機構,是國家的政務中心,也是中央的決策機構,所有的國家決策政領從此議定透過後,下發至尚書省施行,主官為中書令。
尚書省為最高行政實施部門,統管六部,下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主官為尚書令。
吏部主管各級衙門官員的任命、考核、以及升降,排程等事務,主官為吏部尚書。
禮部主管全國各學院招生,科考,以及與外國使團接待、交流,並處理與他國關係等事務,主管為禮部尚書。
兵部主管全國兵員招募、兵甲武器製造,撥付,以及武官功績記錄,軍藉掌管和各級將官升降等事務,主管為兵部尚書。
兵部只有後勤保障的權力和義務,沒有軍隊調動以及對外作戰等權力。
刑部掌管全國刑罰政令,以及稽核刑名等事務,同時,對全國治安負責,主官為刑部尚書。
戶部掌管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是國家的錢袋子,朝廷政府能不能過得寬裕,就得看戶部能不能掙錢了,其主官為戶部尚書。
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艦船等所有與建造有關的事務,並有對新工具進行改進、研發的職責,主官為工部尚書。
在各部尚書以下,又各設左右侍郎各一人,輔助尚書處理日常工作,而尚書們只負責各級政令的考核,並不管具體的事務。
此六部,涵蓋了所有政令的施行,是政令的具體施行者,對各級政令的具體施得負責。
門下省主官為侍中,這個官職原本是由皇帝指派的宮內太監來擔任,不過現在既然已經將皇帝的參政權剝離,太監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現在議政大廈,這個職位以及其下面的各級寺官從此也就與太監無緣了。
門下省主要負責對中書省議定的決策進行復審,若是門下省覺得中書省定下的決策有不妥之處,有權發回中書省重新審議。
若是中書省的決議反覆修改後仍然不能夠在門下省透過時,則由尚書省投票表決後,再交由首相裁定。
同時,門下省也對尚書省的政令施行進行監督。
行政權、施政權、監督權,三權分立,互不統屬,又互為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