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有條不絮的進行著。
河北,公孫瓚與袁紹對峙於界橋,都在積極的準備著,為接下來的冀州最後的歸屬戰做最後的調備。
中原,袁術也依舊於曹操在匡亭相持,期間,有從黑山過來的匈奴於扶羅部來助,令袁術大喜,與之相約齊攻曹操,卻不曾想,就在出戰的前一夜,曹操先一步探得訊息,對於扶羅發起猛攻,於扶羅部大敗,部眾死傷者眾多,就連於扶羅本人,也被曹操生擒活捉。
謀劃失敗的袁術,本想著趁曹操剛戰過一場,體力有所消耗,欲於其決戰,可最終還是大敗虧輸,損兵折將,朝廷剛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更是僅身得逃。
而在襄陽,隨著孫堅的戰死,元氣大傷的孫堅軍,也只得休戰後撤,正在為贖回孫堅的屍首而跟劉表交涉。
得知孫堅戰死的訊息,剛又被曹操擊敗,士氣漸喪的袁術,為了避免劉表趁自己出徵在外之時,截斷他的退路,也只得回軍後撤,隨後進駐譙郡,並自領了豫州牧。
見袁術後撤,曹操亦是步步緊逼,尾隨在袁術的身後,不斷的蠶食他的有生力量。
......
時光荏茬,以長江為界,江北的大部分地區還處在由袁氏兄弟挑起的戰火中,江南的揚州卻又迎來了一個豐年。
由於中原的戰亂,還有時不時發生的的黃巾餘孽劫掠,農業生產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土地荒蕪十分嚴重,大量受到波及的百姓南逃,向已日漸富裕的江南遷徙。
不斷流入的人口,雖然對揚州的治安有所衝擊,不過,在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後,也增加了劉楓治下的人口,增強了揚州的實力。
秋收後,除了部分的民伕壯丁在各縣縣令的安排下,進行新地的開墾和灌溉渠的修築外,其餘的青壯都被組織了起來,進行每年一度的冬訓,這也是來年春季選兵的前奏,只有那些訓練成績特別突出的青壯,才有被選進預備役部隊的可能。
這些年來,揚州軍雖然四處的平叛,聲名越打越響亮,不過,戰損卻不大,所以需要補充的新兵員並不是太多。
而揚州軍戰兵的待遇,在整個大漢來說,都是最好的。而加入揚州軍的戰兵部隊,側是柴桑青壯最希望的願望。
只不過,因為當初劉楓在建軍伊始,就明確的規定,戰兵只從預備役部隊裡面挑選,所以,想要成為戰兵,首先就得入選預備役。
而冬訓時的成績,直接影響著是否有參與入選預備役的資格。
以前,由於柴桑的人口有限,為了在不影響治下生產時,儘可能的保證必要的武力,才有了預備役。
而如今,經過數次的大移民,人口基數已不是同日而語,現在的預備役兵士,也全都有了當初入選戰兵的實力。
只不過,隨著整體實力的增強,入選戰兵的條件也同樣的隨之嚴格了許多,一名預備役計程車兵,想要進入戰兵的序列,也比當年難上了一倍不止,對於兵員的體力、耐力和紀律性都更加的嚴苛。
嚴格的入選要求,也使得預備營的訓練強度越來越大,有直追戰兵部隊的訓練強度的趨勢。而預備營訓練強度的增加,又倒逼著戰兵的訓練。
在如今沒有擴大軍隊規模的情況下,預備營裡面晉升的戰兵,是要淘汰掉戰兵序列裡面成績靠後的戰兵來實現的。
激烈的競爭下,令所有人都不敢有絲毫的鬆懈。這樣的競爭環境下,所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揚州軍的戰力越來越強了。
同事,若是形勢需要,更是可以將預備營的兵士直接武裝上戰兵的裝備,能夠在短時間內起到爆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