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的一致要求下,劉璋最後不得不接受了這個現實。
益州的群臣,這個時候已經徹底的放棄他啦!
這到也難怪,自他接任益州牧以後,益州卻是日漸式微,領地更是丟失不斷。
這就直接導致了各世族家裡的利益受損嚴重。
現在好了,別人都打到家門口來了,以雙方的實力對比,再加上東州派明裡暗裡的與揚州勾結,劉璋這個益州牧之位,鐵定是無法再當下去了。
那麼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來了,在接下來的益州官府中,自己能夠佔據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來保證家族利益的延續,就成了擺在眾人面前最為直接的問題。
既然劉楓先前說了,是要劉璋投降,而對於益州官場上的其他人員,並沒有說要怎樣處置。
不過,自揚州與益州爆發衝突以來,一直都是揚州佔據著絕對的優勢,益州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什麼損失。
而根據以往揚州的行事風格來看,只要他們自己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對於最後投降他們的人,都沒有什麼苛責的要求。
這一點,不管是從當年的黃巾軍,還要後來的蠻人、越人,都是如此。
現在面對的是同為大漢官場中的官員,想必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吧?
畢竟,雖然他劉楓得了益州的領地,可這領地最終還是要人來治理的。
沒有讓劉楓等得太久,飯菜剛端上來,劉楓正準備吃的時間,便聽外面傳來了有益州使者求見的訊息。
劉楓到沒想到,對方會來得這麼快,於是放下了飯碗,讓對方進來。
“扶風人法正法孝直,見過驃騎將軍!”
來出使的,正是前次去黃忠軍中交涉的法正,雖然上次出使黃忠軍帶回了一個沒法確定事實真象的訊息,不過劉璋現在也已經沒有了再去追究他的心思。
或許他早就投靠了揚州,故意讓自己給揚州送上出兵的藉口的呢?
若真是這樣的話,現在去追究他,豈不是在故意根揚州過不去?
那自己還要不要投降了?
也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所以,當劉璋最張決定投降時,便又將他派了出來,作為遞交降書的特使。
“原來是孝直啊,這個時辰過來,應該還沒有用過飯食吧?
來來來,咱們一起吃點,有什麼事情吃完了再說。”
劉楓先前聽賈詡提到過法正的事情,知道他現在心向著揚州,自然對他的態度要好上不少,命令人去幫他加了一副碗筷。
“這,在下剛用過朝食不久,這飯食,要不就免了吧?”
現在的主流習慣還是一日兩餐,辰時一餐為朝食,申時一餐為昏食,富貴這家會在感到餓時吃些點心。
普通百姓就沒辦法了,餓也只能忍著,以現在田地裡的出產,能夠保證一天兩頓飯已經很不錯了,在中原,很多時候連一天一頓飯都沒法吃飽。
當然,這也跟主政者有關。
一天內能夠有條件吃三餐的,也只有揚州才能全面普及。
“孝直無需客氣,在我們揚州,一日三餐那是常態,不吃飽飯,士兵哪來的氣力打仗,百姓又怎麼有體力去幹活,你說是吧?”
一旁,郭嘉上前將法正拉到了飯桌前,按著他坐在自己的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