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沙目前的條件,還負擔不起這麼多人口的安置!”
雖然有些患得患失,張羨還是將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
“這個你到不必擔心,錢糧方面,可以從柴桑調運過來。
至於你說的其他州郡對人口的管控,這到是個事實。
不過有個地方的人口管控到不是很嚴格,主要是你要有能力說服他們願意遷出來才行。”
對於張羨所說的這些困難,劉楓自然也是有過考慮的。
說句實在話,在錢糧上面,揚州還真的是不缺。
這幾年靠著對鄱陽湖與澎蠡澤的開發,以及兩季稻的全面推廣,現在揚州所儲備的糧食,已經夠幾年的用度了。
所以,就算再多供應幾十萬人,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還有這樣的地方?不知是何處?”
自從當初揚州從洛陽截獲五十萬人口,全部南遷後,各地方的刺史、郡守們都知道了人口的重要性,開始對轄區內的人口遷徙進行嚴加管控,哪還會有不受控制人口流動的地方?
自己怎麼會不知道?
張羨非常的好奇起來。
“此地自是有的,按理說,仲叔在荊南為官,對於這個地方應該很熟悉才對,此處就是荊南大山中的蠻人!
這些蠻人世代居於大山之中,不服官府管轄,雖有近百萬眾,卻未在府冊之中。
若是能夠將這些人說服,讓他們搬出大山,在平地上生活起居,把他們納入官府生民冊中,將是一大筆豐厚的資源!
若是不能將他們歸於我等所用,豈不是太過可惜啦!”
聽到這,張羨這才反應過來,劉楓之前為什麼要問他與蠻人之間的關係了,原來所為的,是這麼回事啊!
到也確實,以自己以前跟蠻人各部落首領之間的交情,說動些人搬出大山,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一旦事成,那將成為自己的政績功勳,對於以後自己的仕途,卻是一個非常大的補益!
想到這裡,張羨心中開始活絡起來,對於這種完全是送給自己的政績,若是不取,自己豈不是太過於迂腐了些?
“使君請寬心,教化萬民乃我等這責,下官定當竭盡所能地勸說山裡的蠻人搬出來居住,只要糧草夠用,應該不會太過於艱難!”
張羨滿口答應了下來,以他的面前,彷彿有一條光明大道,照亮了他仕途前進的道路。
“錢糧回去後,我會交待戲志才安排的。
另外,黃忠以後將會常住長沙,若是在人手上有所不足的話,你可以請他們幫忙。”
劉楓隨口又把黃忠在荊州的任務向他提了一下,也算是延續柴桑官府所奉行的軍政分家的政策。
隨後,又向眾人交待了一番後,於臘月二下六日,劉楓便踏上了歸程。
還有幾年就是初平四年了,希望能夠在新年到來前趕回去。
......
荊州,襄陽。
荊州牧官邸。
這幾天,劉表感覺到非常的惱火。